图书
您现在的位置:中华考试书店 > 其他书籍 > 哲学/宗教 > 书籍介绍
以下商品同时被关注

推荐商品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放大图片

  • 现价格

    ¥25.00
  • 定   价

    ¥25.00折扣:100折 立即节省:¥0.0
  • 评   价

    已有0人评价
  • 库   存

    缺货
  • 我要买

收藏人气:(0)
您可能对以下书籍有兴趣
1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
考试书店价:¥
立即优惠:¥

编辑推荐

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全面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真正内涵。
  孔子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柢。更精确的说,儒家的思想志在重新树立一个理性化的封建社会。
——林语堂
老子觉察了人类智巧的危机,故尽力鼓吹“无知”以为人类之最大福音。他又觉察了人类劳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无为之道,所以节省精力而延寿养生。由于这一意识使积极的人生观变成消极的人生观。它的流风所被染遍了全部东方文化色彩。
——林语堂

内容简介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在本书中,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全面揭了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真正内涵!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目录

代序 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
上篇 孔子
 想象的孔老会谈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孔子的一生
 第三章 孔子的智慧
下篇 老子
 绪论
 第一章 论常道
 第二章 相对论
 第三章 无为而治
 第四章 道之德
 第五章 天地
 第六章 谷神
 第七章 无私
 第八章 水
 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
 第十章 抱一
 第十一章 “无”的用处
 第十二章 感官
 第十三章 荣辱
 第十四章 太初之道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
 第十六章 知常道
 第十七章 太上
 第十八章 道废
 第十九章 知所属
 第二十章 天与我
 第二十一章 道的显现
 第二十二章 争之无益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行
 第二十五章 四大法
 第二十六章 轻与重
 第二十七章 袭明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
 第二十九章 戒干涉
 第三十章 戒用兵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似海
 第三十三章 自知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滥
 第三十五章 道之平
 第三十六章 生命的步骤
 第三十七章 天下自定
 第三十八章 堕落
 第三十九章 全道
 第四十章 反的原则
 第四十一章 道家的特性
 第四十二章 强梁者
 第四十三章 至柔

书摘插图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真正内涵
来源 价值中国网 郑伟强

  那么,林语堂的译功为什么如此了得?“语堂体”脍炙人口的文化密码又到底何在?为此,我们翻开林语堂的这本《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或许会有不少别样的收获。

  据说,《论语》有许多英译本,但林语堂的做法与众不同。他将其分门别类地重编了一下,小题目有:孔子的感情生活;孔子的谈话风格;孔子论君子和小人;孔子论政治、教育等等,另有几篇介绍孔子的身世,摘译《礼记》的《中庸》、《大学》和《孟子》的有关篇章,就成为一本合乎逻辑、有头有尾、可读性很强的书,使西方读者得到一个概念,知道孔子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儒家的学说几千年来是怎样深入中国人的心的。

  而下篇则是林语堂对于老子《道德经》的解读。林氏学识渊博,国学底子深厚,对道家哲学颇有研究,这使他能够透彻准确地理解原文,这就为其忠实地传递原文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他地道的英文与其坚持的“传神”的翻译标准使他的译文能够行云流水、明白晓畅。总之,林氏这本书是他的翻译理论的一次成功实践。虽然,此书现在是将英文翻回成中文,已经有“回锅肉”之嫌,但其实践的光辉还是遮掩不住的。比如,在《老子》篇第二十章“天与我”里,他把“唯之与阿”翻译成“愤怒的应声'是',愤怒的应声'哼'”;在《老子》篇第二十四章“余食赘行里”里,他把“企者不立”翻译成“凡翘起脚尖想要出人头地的人,反站立不稳”;在《老子》篇第二十九章“戒干涉”里把“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翻译成“有前行的,有后随的,有嘘寒的,有吹暖的”。这种译法建立在对语言的深切体味和对心理的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的,所以,书读起来相当的传神、有美感,而且有一种身体的敏感部位被触碰的感觉。难怪译界普遍认为,林语堂是在中国译学史上第一个最明确地将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作为翻译理论的“学理剖析”的基础的人,诚哉斯言!

商品评论 共16(查看所有评论)

购买过的顾客平均评分

4
心情指数:6人 开心
阅读场所:8人 书桌旁
个人评分:   心情指数: 开心 感动 过瘾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床上 书桌旁 沙发 

办公室 

发表于 2009-01-06 09:50
语堂先生不愧是学贯中西的大师,他以深厚的中西文化的功底,以中西两种文化视角,巧妙地展示出了两位至圣先哲的真实面目和思想,给我们以全新的启迪。 
    在本书上篇的第一章,语堂先生对孔子的思想和品格作了阐述。在这些阐述中,我们能发现那些众所周知的基本常识、历史上形成的公论、国学家和国学热爱者的忧虑以及媒体上新近流传的东西,也能发现那些中华文化圈之外的人们的看法、疑惑与研究,还能发现大师眼中那位在生活中生活、个性鲜明、思想深远、善于学习的孔夫子。 
    在上篇的第二章,语堂先生引用《史记·孔子世家》介绍孔子的一生。语堂先生是严谨的,他先引用了《史记》的原文,然后附上了自己的译文,经司马迁和林语堂两位大师严谨的介绍,我个人对孔子的评价发生了动摇。原先,我以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现在,我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为什么没有了史学家?因为孔子在篡《春秋》的时候,以其礼的原则(不是宋朝以后的礼)对鲁国史官所记载的《春秋》作了全面的篡改。为什么没有文学家?因为孔子在删定《诗经》的时候,把三千多首诗删减为三百零五首,这里面不能说没有功苦,但损失,文学上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为什么没有了哲学家?因为孔子不谈生死,晚年虽然勤于学易甚至可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他对于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哲学论述还是很难找到的——孔老夫子也很可能是像南怀瑾先生说的精通易的人一样,精于易而不言易。为什么有了艺术家?因为孔子精于音乐,并且还有许多我们普通人所不能具备的特别的“臭毛病”,在生活上是很难侍候的一个人。 
    顺便说一句,到目前为止,我还不认为孔子是一位政治家,他只是一位求官而不得、为官而不久的官场失意者。孔夫子在政治上是幼稚的、落后的,在他短暂的为官生涯中,政绩也是值得怀疑的——经过2000多年的吹捧,我们已经看不见当年的真实面目了。另外,齐国重用了管仲、晏婴,列国为什么都不用孔子? 
    上篇第三章介绍了孔子的智慧。因为孔子的《论语》是语录体,缺少说话时的语境,而语堂先生又如陈寿一般谨慎,所以没有译成白话文,这很遗憾。但语堂先生做了一项很有意义的的工作,把孔子的这些语录作了分类——读《论语》,就得如同读名言警句一般。 
    本书下篇(介绍老子)的篇幅远远长于上篇(上篇)。在下篇中,语堂先生用庄子来解老子,真是太高了、太妙了,这就是大师的方法、大师的手笔,只有语堂先生才能想出来这样高明的招数——放在床头上,细细品味。 
  当然,语堂先生所处的时代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他写的一些字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属于是不规范,他用的一些词语对我们而言也已经很陌生,他说的一些语还显得有些半文半白,他的一些表达在我们看来也确实有些坚涩难懂。所以,读本书,需要一定的功底,并且身边一定不能缺少一本大字典(或词典)。 
    下面,再谈一点儿本书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些是排版出现的问题,如:第4页倒数第二段第一行“假如道是可以贡献的,没有一个人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国君”很明显是漏掉了一个“不”,应该是“假如道是可以贡献的,没有一个人不把他当做礼物送给国君”;第42页第二段第一句“子路出,子贡人见”很明显是“子路出,子贡入见”之误;第64页第六段第七行“我要专于什么呢?”很明显是“我要专干什么”之误;第124页第三段第一行“大辫是没有言论的”很明显是“大辩是没有言论的”之误;第182页最后一行“赵酒薄,香酒厚”应该是“赵酒薄,鲁酒厚”。  
    有些可能是语堂先生表达习惯的问题(也可能是排版的问题),如:第47页第三段第13行,“我是不久的人了”,从上下文看应该是“我是不久于人世的人了”;第53页第二段第二行漏掉了“连同”一词,应该是“连同身上有花纹的马一百二十匹”;第117页第三段第二行的“刚愎自是”按我们现在的习惯应该是“刚愎自用”。 
    有些是因为语堂先生不是历史学家,表达不严谨而出现的错误,如:第13页第二段第五行“周朝夏帝”和第七行“周帝”都应该是“周王”,当时的最后统治者称王而不是皇帝,“皇帝”一词是秦始皇“发明”的,当时没有这一称呼;第57页第二段第一行,“孔子既然不被卫王所用”,应该是“卫国”或“卫公”,卫国最高统治者没有称王。 
    有些是大师不小心犯得错误,如:第6页倒数第三段第三行,在“尤其是那昆虫,一生下弟弟,哥哥就哭泣”之后,林先生注解为“因以母奶喂婴”,但昆虫是不吃奶的;第90页倒数第二行“你要知道道教之创造中华民族精神倒是先于孔子”,应该是“道家”而非“道教”,“道教”出现于东汉,远远晚于孔子;第96页倒数第二段第一行“早期道家学者——韩非”,现在公认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第100页第四段“老子说:心困焉而不能知……”应该是“庄子说”,因为这一段语引自《庄子》外篇第二十一篇《田子方》。 
    还有,第217页第四段在“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仁”之后、“失去了义而后才能说礼”之前漏掉了一句“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 
    另外,在南怀瑾先生作的《代序 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中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乍一看,我还以为是“伪”南怀瑾先生作的序;可一查,南先生在很多地方都这样说。我记得汉宣帝曾对其太子(即以后的汉元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极有可能是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理解还太肤浅,还不能明白南怀瑾先生的深意,可我现在就是觉得这句话应该改为“内用法道,外示儒术”。
1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个人评分:   心情指数: 沉重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床上 沙发 
发表于 2008-11-04 03:03
也许是期望值太高,不过读起来还是受益匪浅。 
只是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我们如何用老子和孔子的哲学来规范自己?
还没有人对此评论进行投票。
个人评分:   心情指数: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床上 
发表于 2009-02-25 02:30
质量内容都很好
还没有人对此评论进行投票。
个人评分:   心情指数: 开心   阅读场所: 床上 
发表于 2007-08-16 07:22
,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全面揭了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真正内涵!
还没有人对此评论进行投票。
商品问答 共-1
  • 6人 开心
  • 0人 伤感
  • 2人 感动
  • 2人 没感觉
  • 2人 沉重
  • 1人 催眠
  • 1人 过瘾
  • 4人 受益匪浅
  • 7人 床上
  • 0人 公车上
  • 0人 咖啡馆
  • 8人 书桌旁
  • 4人 沙发
  • 1人 办公室
  • 0人 图书馆
  • 0人 厕所

顾客评分详情(16人)

  • 6人
  • 3人
  • 5人
  • 2人
  • 0人

 

  • 只有您在当当网购买过这件商品,并在“我的当当”里完成了确认收货之后,才可对它发表评论和评分。
  • 您可以通过“我的当当”里面“写评论”或“我要评论”的链接看到您可以评论的商品,并开始评论和评分。
更多内容请查看《商品评论FAQ

商品评论(0条)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支付方式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