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您现在的位置:中华考试书店 > 其他书籍 > 哲学/宗教 > 书籍介绍
以下商品同时被关注

推荐商品

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

放大图片

  • 现价格

    ¥29.80
  • 定   价

    ¥29.80折扣:100折 立即节省:¥0.0
  • 评   价

    已有0人评价
  • 库   存

    缺货
  • 我要买

收藏人气:(0)
您可能对以下书籍有兴趣
1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
考试书店价:¥
立即优惠:¥

编辑推荐

读《老子》,帮助你打开智慧之门,读《老子》,让你获得心灵的从容、宁静和快乐,读《老子》,彻底改变你的人生态度和原有的思维方式。

内容简介

人生怎么才能获得快乐?世人常认为只有追求“多”,获得“多”,才能变得快乐;《老子》却认为只有“少”才能带来快乐,越“少”才能越快乐。
  《老子》告诉人们,反思思考可以使自己从浮躁的社会中获得一份宁静,回归自己的本性,回归淡定从容的心灵家园。
  读《老子》让你找到:“见素抱朴”的为人之道,“复归婴儿”的养生之道,“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

作者简介

张其成,出生于1959年,安徽徽州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就职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会会长,北京易和书院院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国学班特聘教授。著作:《<易经>感悟》、《易学与中医》、《易道主干》、《易图探秘》、《象数易学》、《中华养生智慧》、《金丹养生的秘密》、《张其成讲周易管理》、《张其成心解周易》、《中医哲学基础》、《易学大辞典》、《易经应用大百科》、《医易文化与应用》。网址:www.zhangqicheng.com。

目录

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
关于老子
关于《老子》
《老子》的哲学思想
宇宙世界从哪里来
宇宙万物怎么运行
宇宙万物怎样认识
《老子》的人生智慧
“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
“复归婴儿”的养生之道
“见素抱朴”的为人之道
《老子》感悟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三章 不尚贤
第四章 道冲不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成身退
第十章 营魄抱一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
 第二十九章 圣人三去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天下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第三十三章 自知之明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第三十六章 欲取先予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
 第五十章 出生人死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江海为百谷王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书摘插图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语译】
道,如果可以说出来,那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了;名,如果可以叫得出来,那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了。无,是天地的开始;有,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出道的奥秘,从永恒的“有”中可以观察到自然的边界。“无”和“有”这两者有相同的来源,但名称却不相同。它们共同叫作玄妙。玄妙又玄妙,是一切奥秘的大门。
【感悟】
如果要将老子的思想用一个字概括出来,那么肯定就是“道”字。从行从止,“行”是大路,“止”是脚趾,表示人用脚在大路上行走;金文字形演变为从行从首,表示路与头的象形,已开始抽象化了,表示头脑思悟的道路。小篆从路从首,会意字,继承了这个意思。楷书沿用至今。“道”从开始的有形道路,逐渐演变为无形的道理、方法等意思。这样“道”的含义就越来越丰富,有道路、途径、方法、思路、准则、规律、述说等意义。老子的“道”就是思悟的大道,是认识天地万物、自然生命的方法之道,是天地万物、自然生命的本原之道、运动变化的规律之道。其实,对自然和生命之道的认识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只是中西方求“道”途径有所不同。西方人在有形的物体结构中求“道”,中国人在无限的运动过程中求“道”。
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从“道”的特征上说的。说明“道”是妙不可言的。古文中“可”的后面一定是动词,“可道”“可名”就是“可以说出”“可以名状”,那就“非常道”“非常名”了。帛书甲乙本作“非恒道”“非恒名”,可见通行本是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而将“恒”改成“常”的。意思很清楚,“道”是不可言说、不可形容、不可名状的。老子所说的“道”是一个没法说出来的东西,一旦说出来的就不是“道”了。但说不出来,不等于没有,它是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的、体会到的。
真正的“道”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只有以心会心,默契感应。可一旦悟道,它的微妙真是不可思议,而悟道的快乐又真是无法言说。
第二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从“道”的内涵说的,“道”是“无一无名”,“道”又是“有一有名”。“无一无名”和“有一有名”都是“道”的内涵,但“无”是第一位的,是第一阶段,是“始”;“有”是第二位的,是第二阶段,是“母”。无中生有,有从无中生。什么是“始”?什么是“母”?我们注意看一看老子的用字,老子在说明“道”的时候用了很多带女字旁的字。
先看这个“始”字,《说文解字》中说:“女之初也。从女,台声。”“女”这个部首是一个什么形状呢?是女人下跪状。“始”就是童女、少女。“无”就像是少女,到了“有”这个阶段,是“万物之母”。这个“母”字形在女字的基础之上加两点,这两点就是女人的两个乳房,表示成熟的女人。这样就很清楚了,“道”由无和有构成,其中“无”是第一阶段,是少女;“有”是第二阶段,是母亲。少女和母亲是一个女人的两个阶段,说明“无”和“有”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是一个东西的两个阶段。从无到有,就是从少女到母亲。无中生有,有才能产生万事万物。“无”不能直接产生万物。大家想一想童女、少女能不能生孩子?当然不能。只有成熟的女人才能生孩子。生了孩子就是少妇,所以“无”是少女,“有”就是少妇。这是一个人的两个阶段。这就告诉我们,“道”的一个最大的作用是“生孩子”,也就是生万物。老子崇尚女性,常用女性作比喻。老子崇尚的是阴性,崇尚的是女性,反映了典型的母系社会的思想;孔子崇尚男性,崇尚阳性,反映了典型的父系社会的思想。
第三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从“道”的作用说的。这一句还有两种断句方法,一种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另外一种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从“无一无欲”中可以观出“道”的“妙”,“妙”是什么?也是女字旁,少女为妙。本来指少女的朦胧美,引申为玄妙、微妙、奥妙。从“有一有欲”可以观出“道”的“徼”。什么是“徼”?这个“徼”字有一个双人旁,双人旁指的是小路,它是从“行”字旁中引申而来的。“行”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只要是“行”字旁的字都表示大路,比如说街道的“街”,四海通衢的“衢”都是行字旁,都是大路。“行”的一半就是小路。从“有”中可以观出小路,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说到了第二个阶段,从有当中能看出“道”的边界了。有路了,就有了界限。第一个阶段是朦胧的、无边界的少女,第二个阶段就是清晰的、有边界的少妇了。如果把女人比喻成文学体裁,那么少女就像诗歌。为什么像诗歌?因为少女是一种朦胧美,诗歌就讲究朦胧的美。常言道:“少女的脸三月的天,说变就变。”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刻将变成什么样子。你说她长得真漂亮,她脸就红了。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模糊的美,这就是“道”的第一阶段,“无”的阶段。到了少妇,第二阶段,她生了孩子,当母亲了,这个时候的女人我看就好比是散文,具有一种清晰、开朗、豪放的美。这时女人的“徼”是清楚的,有的少妇开个玩笑,男人都会脸红。老年的女人是什么呢?就像小说,因为她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富的生活经验。当然,三个女人在一起就是戏剧了。
老子将“道”的第一阶段比喻成少女的朦胧与玄妙,在朦胧与玄妙中蕴藏有巨大的生命能量和无限的创造能力。那么,到了第二个阶段,一个女人的生育能力已经成熟了,创造能力非常清晰了,这时她有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创生万物了。很多人问我“道”究竟是“有”还是“无”?其实“无”和“有”是相生的,缺一不可。当然“无”是第一阶段,而第一总是最重要的。所以老子的“道”如果简单地说,它的内涵就一个字——“无”。但这个“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无中生有,然后又生万物。正因为是“无”,所以老子的“道”就是朦胧的、玄妙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也正因为是“无”,所以它的作用是最大的,任何“有”的东西都无法和它相比。
第四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是从“无”和“有”的关系说的。“无”和“有”这两者实际上是同样的出身,同样的来源,但是却是不同的名称。同在哪里?同在“道”上,同在“玄”上。“玄”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玄”字像用一根小棍在寻找细微的东西,金文和小篆基本相同,引申为追本溯源,追溯人的始祖与生命本原,所以又可引申为幽远、深奥。《说文解字》解释:“幽远也。”下面的“幺”像孩子初生的形象,表示微小、微妙的意思,又有幽深、幽远的意思。你看幽深的“幽”就是两个“幺”陷进坑里。张衡解为“无形”,苏辙解为“远而无所至极”,范应元解为“深远而不可分别”,吴澄解为“幽昧不可测知”,朱谦之解为“变化不测”。老子讲的“道”,像是朦胧幽深的少女、童女,虽然到第二个阶段变成了少妇,但从本质上说仍然具有女人阴柔、含蓄的特点,所以说都是玄妙的,都是美的。老子的“道”因为本质是“无”,所以是最美的,也是能量最大的、作用最大的。
好多人问我,学哲学有什么用?我说学哲学的最大作用就是“无用”,正因为“无用”,所以才具有最大的作用。
  最后一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一个总结。老子的道,玄之又玄。正是这个玄而又玄的“道”才是“众妙”的大门啊!什么是“众妙”?从字面上看是众位美妙少女,这里是形容万事万物玄妙的状态,引申为宇宙间所有美妙、玄妙的事物。玄妙的事物从哪里来?是从“道”中来的,所以“道”是玄妙事物的大门。“门”字也是象形字,两扇为门,单扇为户。
  孕育我们的是母亲的子宫,生出我们的是母亲的门户。众妙之门就是女性生殖器,老子将“道”比喻成一个伟大的女性生殖器,它能够产生出万事万物,而女性生殖器是空的,是玄妙的,是“无”。正因为“无”,所以能产生万物,这就是《老子》“道”的最重要的功能,叫“无中生有”。“无”才是门户,才能生育万物;“有”不可能是门户,它已经成形。所以无形的力量高于有形的力量。
“无”和“有”用易学的阴和阳来说,“无”属于阴,“有”属于阳。在老子看来是阴比阳更重要,无比有更重要。无中生有,阴能胜阳,柔能胜刚。老子是一个伟大的“阴”谋家,他总是从阴性人手,最后胜过刚强,达到最高境界,这就是老子的智慧。
  请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为人处世,包括企业管理,什么是“无”,什么是“有”?再想一想究竟是“无”的作用大,还是“有”的作用大?——精神属于阴,物质属于阳。是精神的作用大还是物质的作用大?不要急于回答,慢慢地反思,用“观”的方法来观象、观想,再慢慢地在《老子》的五千字中寻找答案,看看我们的回答和老子的回答是不是一致?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语译】
  天下人如果都知道美好的东西之所以是美好的原因,这就是丑了;如果都知道善良的东西之所以是善良的原因,这就是不善良了。所以,有和无是相互生成的,难和易是相互完成的,长和短是相互形成的,高和低是相互包容的,音和声是相互和谐的,前和后是相互随从的。因此圣人做的是“无为”的事,实行的是“不言”的教育。万物兴起而不去加以主宰,生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事业成功了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感悟】
为什么知道了美就有了丑呢?为什么知道了善就有了恶呢?这是老子的智慧之处。在老子看来,美与丑、善与恶,都是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的,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美就没有丑了,没有善就没有恶了。这些概念都属于形而下的,是可以随着人们的心态、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美丑、善恶,只是人们的一种价值判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所做的是非判断,是人为的生活态度。从更根本的层面上来说,从形而上的“道”的层面上来说,是没有美丑、善恶之分的,它们是合为一体的。形而上的“道”又化生出形而下的“器”,于是就形成这些互为对立的东西,这些东西同时也是变动的。有和无是相对的,难和易是相对的,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先和后都是相对的,又是相反的。在相对和相反的关系中呈现出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形成的。缺了一个,另一个也就不存在了。
更重要的是相互对立的东西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美可以变丑、善可以变恶。老子真是伟大,他从对立的事物中看出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和西方人的传统是有区别的。西方人在对立中看出的是斗争,所以形成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老子在对立中看出的是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相转化,进而形成“阴阳和谐”的思维方式。
既然人世间的一切概念,如美与丑、善与恶,都是人为设定的,都是后来有了价值判断、道德伦理之后才形成的,那么在老子看来就应该要打破这种人为的、执著的设定,打破这种后天的价值判断。
老子认为,正是这些后天人为的东西才造成人世间无休止的争论,甚至战争。所以老子接下来就主张要“处无为之事”,要“行不言之教”。什么叫“无为”?就是不要加上主观臆断地去“妄为”。什么叫“不言之教”?就是不要加上自己的言论去教育别人。因为语言是自己思维的外在表现,自己的思维如果陷入后天的价值判断就是主观臆断,何况语言还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所以就有“词不达意”“言多必失”的说法。人如果有了“二元对立”的矛盾思维方式,有了后世的伦理判断、价值判断,有了各种概念、名称,往往就会远离事实,不能准确反映自然的、本质的东西。所以老子强调,不要人为,不要主观妄为,不要用语言、概念来教育别人。后人有一句话:“身教胜于言教。”就是源于此。
对待自己的成就和贡献,老子提出了四个“不”——不辞、不有、不恃、弗(不)居。老子让人们发挥出“作”“生”“为”“成”等创造力,但又不能去占有它、支配它。发挥个人的创造力,目的不是为了去占有这些东西。大家可以想一想,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付出都是以回报、占有为目的的,只有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无私的;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以相合相聚为目的的,爱一个东西就想去占有它拥有它,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这种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任何一位父母都不希望占有自己的儿女,而是希望子女到江湖中去闯荡,去做出一番作为。“道”生万物,就像父母生育孩子,它对万物有那么大的创造力,但却能做到四个“不”,所以是多么伟大!那么,人创造了万物,人有了自己的工作,或是在工作中取得了成功,比如说创立了一个企业,那是不是就应该拥有这个企业,或者占有这个企业呢?然后自己就骄傲自大了呢?这当然是不符合“道”的。作为一个有道的人(这里的“圣人”就是指有道的人),就应该是能创造它,使它有所作为,但却不去占有它,不去控制它。
  很多人都说老子是消极的,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以说老子是最积极的,看上去像是在用消极的方式,但却达到一种积极的效果。比如说成功了但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这个功劳就不会失去。老子的目的正是为了不失去这个功劳,但是,却采用了一种相反的做法——不居功。这一点对于我们应该是有所启发的。我们现代人,大多数是要居功的,总觉得“我创造的就应该是我的”,“我办的企业就应该是我的”。越是想去占有它,就越是把它当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执著不想放手,结果呢,往往越是垮得快。因为你这样做,别人就永远是一种打工的心理,就不会有主人公的意识,人心就会慢慢散失。这一点应该引起大家的警惕。
  第三章 不尚贤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语译】
  不要崇尚那些有才干的人,使人民不去争功夺利;不看重那些稀有的东西,使人民不去偷盗;不去显耀那些能诱发人欲望的东西,使人民不被扰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要净化人民的心灵,要充实人民的肚子,要削弱人民的意志,要增强人民的体魄;要常使人民没有机心、没有欲望,使那些所谓的智者不敢去妄为。要用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事物,那么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治理的。
【感悟】
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人们要去争功夺权、争名夺利?为什么会有偷盗?这是因为有了分别,也就是说有了那些对名利之人的推崇,有了那些对珍宝的贪爱,所以使得人民去争名夺利,甚至有人去偷盗。
比如说现在的收藏热,一幅画能卖到几百万、几千万,这是大家的一种喜好、一种推崇。试想想,如果没有这种推崇,就觉得一幅画、一件艺术品、一件难得的东西就平平常常,那么,它的价格也就不会被炒上去,也不会有弄虚作假的赝品,更不会有人为得到它铤而走险、触犯刑律。
为什么现在要提出和谐世界?就是因为现在世界太不和谐了,太多战争了。大家看一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还有耶路撒冷战争,说到底都是一种权势之争,地域之争,甚至于是对人心的一种争夺。如果说这些都没有了,没有这种价值判断,没有欲望的追求,那么还会有战争吗?还会有这种纷乱吗?还会有盗贼吗?然就不会有了。
为什么儒家要讲仁义,那是因为礼崩乐坏了。
为什么在古印度产生讲平等慈悲的佛教?那是因为当时的印度太不平等了,有非常严格的四种姓制度。
现在倒过来看,如果不是礼崩乐坏,那就没有儒家的仁义;如果没有那四种姓制度,那么也就没有佛教了。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要消除这种对立,从根子上就不要去崇尚那些财富,不要去崇尚那些有才干的人,不要去崇尚那些稀有的东西。所以老子提出“虚其心”“弱其志”。很多人认为老子这是在愚弄老百姓,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削弱人民的意志。其实不然,老子在这里所说的实际上是让人们不要有那些贪婪的私欲,不要有更多的欲望。如果没有欲望了,天下就不会乱了。这样那些所谓的智者也就没有了市场,也就不敢妄为了。“知者”就是智者,这里指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所以老子说的“虚其心”“弱其志”都是“无为”的体现,不要按照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意志来做,而要符合自然,顺应自然,符合人的本性来做,天下就太平,人心就没有混乱了。在这一点上,应该说老子比孔子站得更高,看得更彻底一些。

商品评论(0条)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支付方式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