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您现在的位置:中华考试书店 > 其他书籍 > 哲学/宗教 > 书籍介绍
以下商品同时被关注

推荐商品

哲学与人生(精装版)

放大图片

  • 现价格

    ¥58.00
  • 定   价

    ¥58.00折扣:100折 立即节省:¥0.0
  • 评   价

    已有0人评价
  • 库   存

    缺货

    作      者

    傅佩荣 著

  • 出 版 社

  • 出版时间

    2008 - 4
  • I S B N

    (-)
  • 包      装

    精装
  • 我要买

收藏人气:(0)
您可能对以下书籍有兴趣
1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
考试书店价:¥
立即优惠:¥

编辑推荐

周国平强力推荐并作序。凤凰卫视“国学天空”主讲专家、影响全球华人的哲普大师傅佩荣教授之经典代表作,凝聚其中西贯通、儒道会通的思想精华。随书附送傅教授精彩演讲《活出儒道的生命智慧》DVD一片。

内容简介

哲学课可以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谁来上是重要的。与别的课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同,在哲学课上,传授知识只居于次要地位,首要目标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哲学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他能在课堂上产生一个磁场,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他是一个证人,学生看见他便相信了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这样一个教师当然不会拿着别人编的现成教材来给学生上课,他必须自己编教材,在其中贯穿着他的独特眼光和独立思考。
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本教材。他开设的这门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是名实相符的。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我还欣赏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开阔,没有门户之见,在他的课程中做到了两个打通。一是打通各个精神领域,讲哲学而不局限于哲学学科,分别列出专章论述神话、艺术、宗教、教育对于人生哲学的特殊贡献,把人生问题置于文化的大视野中来考察。二是打通中西哲学,西方的重点放在苏格拉底和存在主义,中国则着重阐述了儒道二家哲学的内在理念及其价值,博采众家之长,在建构现代人生哲学时对一切思想资源保持开放的心态。

目录

自序 哲学与人生
简体版序 从哲学看人生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希腊文之“爱”与“智”
  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
  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
  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
  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对哲学的基本描述
  培养智慧
  发现真理
  印证价值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培养思考习惯
  掌握整体观点
  确立价值取向
  力求知行合一
 结论:爱智是人的天性
第二章 思想方法
 逻辑(运思的规则)
  概念
  判断
  推论
 语言分析(表达的效应)
  语言的有效性
  语言的类型
 现象学(辨物的策略)
  打破四种假象
  胡塞尔的现象学
 诠释学(阅读的途径)
  阅读的三种取向
  阅读的四个步骤
 结论:心智成长的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就人的现状而言(希腊思想)
  荷马史诗:能够=应该=必然
  戴尔菲神殿: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人是理性的动物
 就人的起源而言(基督教)
  基督教与天主教
  上帝造人:神的形象与原罪
  得救之途:信、望、爱
  中世纪≠黑暗时代
 人类的生命特色与未来发展(近代世界)
  从达尔文到柏格森
  失落的环节:理性思考
  人与动物的分界
  真正的生命:直观的发挥
  德日进:人往哪里去?
 结论:掌握人生的方向
第四章 神话与悲剧
 神话:神界故事、民族的梦、不自觉的虚构
  神话的基本信念
  神话的作用
  神话的主题
  现代社会的神话
 悲剧(以希腊类型为代表)
  希腊悲剧三大代表
  近代欧洲的悲剧
  中国的戏剧
 结论:从神话与悲剧中获取知识
第五章 苏格拉底
 时代与思想背景
  自然学派
  辩士学派
 思想方法的特色
  对话的方式
  苏格拉底的对话
  知识就是德行
 生平大事
  最有智慧的人
  被人诬告,为己辩伪
  狱中讨论
 生命内涵
  追求真理
  肯定传统
 内心之声
 人格表现
理性与自由
信念与尊严
生死与超越
结论:活出自己
第六章 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
存在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
人生三绝望
人生三阶段
尼采
上帝死了=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权力意志:超人
精神三变
雅斯贝尔斯
界限状况
刹那与永恒
密码与超越界
四大圣哲
海德格尔
存有与时间
从此有到存在
人的未来
马塞尔
是(Being)≠有(Having)
奥秘(Mystery)≠问题(Problem)
我与你(I-You)≠我与他(I—He)
人生=旅行的过程
结论:保持开放的心胸面对人生
第七章 荒谬之超越
萨特
存在先于本质
意识的空无化作用
萨特消极的人生观
加缪
与萨特之交往
思想关键:“荒谬”
荒谬的形态
以荒谬为出发点
加缪作品简介
结论:清楚自己的抉择
第八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
引言:中国有哲学吗?
有文化必有哲学
中国古代的哲学流派
中国哲学之起源
《尚书·洪范》:永恒哲学
《周易》:变化哲学
中国哲学的特质
以生命为中心的宇宙观
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
存在与价值可以统合于超越界
结论:使传统智慧再现生机
第九章 儒家的风格
人文精神的觉醒
  礼乐安定人间秩序
 人性向善论
 向善而非本善
  善: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
 择善圈执论
 择善的前提
  择善的方法
  从择善到固执
  固执与变通
 儒家的价值观
  自我中心阶段:生存与发展
  人我互动阶段:礼法与情义
  超越自我阶段:无私与至善
 绪论:人生的横向与纵向
 孔子的一生:指向无限而圆满的上升弧线
第十章 道家的智慧
 儒家与道家的差异
 儒家承先启后,道家具革命性格
  儒家以人为本位,道家超越人类本位
 老子的道
  “道”是一切的起始(a)与归宿(w)
  人间问题来自“知”
  超越外在限制,向内探求
  老子的三宝
 庄子的逍遥
  超越的智慧
  庄子与惠施的交往
气化一元论
处世态度:外化而内不化
结论:以儒道思想作为生活准则
第十一章 艺术与审美
 艺术家的界定
以直接的途径,展现新形式与新象征
表达某种集体潜意识,使个人可以过渡到人类
有如雷达观测站,对人类文化的病征提出预警
在入神之间挣扎,以创造力反叛死亡
艺术家的困境
艺术家是人类的瑰宝
 创造力与潜意识
遭遇实在界:主客融合的忘我之境
洞见闯入意识领域
创意往往在意识转换之刹那展现
 艺术之审美效果
表现感情甚于模仿自然
创造性的表现,目的性的结构
不只是情感的宣泄或净化,而是升华
通往自由之路,恢复完整生命
 结论:透过艺术了解生命
第十二章 宗教与永恒
 对宗教之批判
自然科学主义:无对象可言
社会学主义:社会之工具
心理学主义:心理上的拐杖
语言学:无意义的空话
从信仰出发
 信仰是人与超越力量之间的关系
  超越力量的表现:超越者、超越界
  宗教是信仰的体现
  信仰是内心的超越力量
 宗教的条伴
 教义
  仪式
  戒律
  传教团体
  学理
 小结
 宗教之高级与低级
 人性不完美
  对罪恶的反抗
  对痛苦的态度
 迷信的特色
 出于恐惧
  崇拜个人
  增强欲望
  迎合世俗价值
 结论:观想永恒的奥秘
第十三章 教育与自我
 教育是风格的培养
教育的三阶段
教育就是自我的要求
 人生四大领域
群体
自我
自然界
超越界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
自我认识
自我定位
自我成长
自我超越
 结论:活在当下,珍惜高峰经验
第十四章 文化的视野
 文化之界定
异于自然
形成传统
自为中心
生命周期
 文化之内涵(结构)
器物层次
制度层次
理念层次
 现代人的考验
天文学革命
生物学革命
心理学革命
资讯化革命
基因学革命
回溯传统,因应挑战
 中华文化的理念
  儒家的人性论
  道家的自然观
  儒道皆有超越界
 结论:文化的未来展望
  多元化与全球化
  各文化基本理念的沟通
  在善的基础上发展真与美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对一般人而言,“哲学”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有些人笑称,所谓的哲学家,就是整天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寻找一只黑猫的人。亦即,他所说的一切全凭个人想象。而无法证明到底有没有这样一只猫:也有人抱怨,哲学是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很复杂,把你原本懂的事情说成你不懂。然而,真的是如此吗?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章要特别说明,这种一般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到图书馆查看资料。必须根据书目编号,这时会发现编号“0”代表总类,也就是辞典、百科全书之类的工具书;编号“1”则是哲学类。为什么哲学会被排在第一号呢?这是因为在西方的学术传统里,早就界定了哲学的作用,认为哲学具有基础性与整合性。既能为一切知识奠基。又能统合所有的知识。
人类的经验是多样而分散的,尤其为了深入了解的需要,往往只能分工而不能合作。然而,入的生命是完整的。我们总是希望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以便可以作正确的抉择。 “博士学位”的英文是Ph.D.Ph.D.就是Doctor of Philosophy,也就是“哲学博士”,表示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
若要了解上面所说的是否合理,就要进一步思考:“到底什么是哲学?学了哲学之后对人生又有什么帮助?”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是由希腊文中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所合成的,意思是“爱智”——爱好智慧。
  希腊文之“爱”与“智”
  Sophia是“智慧”的意思。几年前有一本畅销书,叫做《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Sophie这个字就是源自Sophia,有些女孩喜欢把英文名字取做Sophia。代表对智慧有一种向往。
“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不同的写法,以Philia、Eros、Agape三个字为代表,分别指涉三种不同的情怀。一般人比较熟悉的应该是Eros其形容词是erotic。中文一般翻译为“情色”。
Eros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它是人类与生俱有的。一个人有隋爱的欲望是正常的,因为若是没有这种能力。两性就不可能结合并且繁衍后代。Philia则是“友爱”,它和Philos是同一个字根。第三种爱叫做Agape,代表了‘博爱”,也就是宗教里面所讲的无私的爱。
在中文里“爱”这个字,往往显得浮泛,因此需要特别标明是友爱、情爱、博爱,或者是亲子之爱、夫妻之爱、家庭之爱、国家之爱等,借此加以分别。在希腊文中则是直接使用不同的字,以避免让“爱”这个字混淆了,因为爱有很多种,譬如:有些人为了爱,可以牺牲奉献;有些人为了爱,执著到要去杀人或自杀;也有些人为了爱,达成自我实现。
哲学所谈论的“爱”,重点在于“友爱”。友爱是温和而理性的,从互相欣赏与尊重开始。进而彼此砥砺,一起走上人生的路。换句话说。一个人在爱好智慧的时候,并不是一种Eros,好像男欢女爱一般,狂热到不能静止。也不是Agape那种泛爱一切、没有任何差等的博爱,而是Philia,一种温和而理性的友爱,使我们对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那么,什么是“爱智”?在此要指出一个原则,即“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
希腊时代有一派学者,自称为“辩士学派”(Sophists),相信自己拥有智慧。年长的人由于见多识广,可以教导别人,因此很容易摆出一种姿态,让年轻人觉得他好像很有学问,能够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其实他们未必是真正的智者或爱好智慧的人。因为爱好智慧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
哲学称为爱智,所强调的是“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wonder)。
希腊时代有一句话说:“哲学起源于惊讶。”这个世界充满了变化。然而,这些不停在变化的东西。却还能够继续存在着,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惊讶的事吗?变化代表有生有灭。亦即本身应该是缺乏实在性的。但它居然能够持续存在,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因此人们要试着问:“到底‘存在’是什么,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在希腊人的想法中,智慧是“属灵的”(spirtual)、属于神明的。人因为是身心合一的。而身体是一个物质,有重量、有惰性。例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样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身体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它是物质,所以有惰性。又有时候我们很愿意帮助别人,这代表心灵上的美好,却可能因为需要花时间、花力气,所以懒得行动。由此可知,人类的身体是软弱的,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智慧呢?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曾说:“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当然,这不是要我们去自杀。所谓的“练习死亡”,是要练习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就好像死亡一样。如此,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西方强调“爱好智慧”是灵性上的追求,的确有其道理。人到了最后要离开世界时,应该检视自我,是不是全面降低了身体的影响程度,而让心灵完全自由地翱翔予永恒真实的领域。如果达到这种境界,就代表这个人的生命已经度过了各种试炼,取得最后的成全。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
有人说,人生就像在求学,要努力修行,最后可以得到解脱,否则人生的辛苦有什么必要性呢?举例来说,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难道是为了读更多的书吗?当然不是。读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
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有一个人叫做宁越,他十几岁时开始替别人做工,每天从早做到晚非常辛苦,工资却仅够维持温饱。他眼看着一生这样下去毫无希望。于是请教一位朋友,怎么做才能摆脱这种痛苦的人生。这位朋友告诉他,如果愿意读书,三十年之后可以免除这种痛苦。宁越听了。从此每天夜以继日地读书,十五年之后变得很有学问,有个贵族请他当家教,生活就此改观。
这个故事当然是一个特例,因为大多数的人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老早忘了自己曾经立过什么志向。然而,这也说明了,一个入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与软弱,让心灵更为自由。人的本质在于心灵,因为身体会老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如果要依靠身体,只会一步步走向坟墓,一点希望都没有。相反,如果了解入的本质在于心灵世界。那么不管身体如何变化,心灵都有另外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
如此说来,哲学对于每个人而富都是必需的,因为人类天性之中就有一种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是从事哲学思维,它像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有一部日本电影叫做《催眠》,叙述几个角色在不知不觉中被催眠了,然后在受制的情况下接受指示,做出许多平常无法思议的事。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催眠的,广告的作用就是一种催眠的过程。有一句广告台词说:“你在看我吗?你可以再靠近一点!”事实上,当你电视看久了之后,真的走近一点去看,最后就会像被催眠一般,觉得好像活着就应该要像电视中的人一样,学这些人用一样的商品,否则就会活不下去,于是你变成了一个商品流通站,不断地去消费及使用这些商品。
这种催眠作用在一个社会中可能形成一种集体潜意识。譬如我们从小开始,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被灌输了许多观念。我们往往认为这些观念是对的、没有问题的。但是却从来没有仔细反省过。事实上,一个人如果要研究哲学,就必须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觉得好奇,这样才能让自己重新出发。
  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经验本身虽然像是一个丰富的宝库,其实里面的东西好坏都有,良莠不齐。就好像黄河之水一样,看起来浩浩荡荡,事实上挟泥沙以俱下。这时就需要依靠理性来对自己的经验做一个反省。当用理性反省经验的时候,才是真正清醒的时刻。而平常在经验的过程之中(如赶车、买东西、和别人通电话等),则恐怕是身不由己的,因为有许多外在的因素会引导我们朝着某个方向去行动,去生活。
人会有各种好的与不好的经验,这是很自然的,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没用。然而,重要的是,必须以理性去思考这些经验。能够静下来思考。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可以说是人生开始转变的关键。我们常说“在生命转弯的地方”,思考能够让一个人找到生命中转弯的机会。
当一个人在思考时,代表理性开始运作了,因此他在当下这一刻是清醒的。这也可以说是“我思,故我在”。人思考的时候正是在把经验整合起来,然后问自己:“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我?我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说到“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代表自己曾经做过许多不该做的事。正由于有过这些不应该的行为,所以才会知道什么是应该。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负面的体验,就很难对正面有所理解。
当然,理性思考有时候是很困难的,我们常会觉得有些问题“剪不断,理还乱”,因此到最后干脆不想。在《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这部电影中。郝思嘉在经过了许多灾难之后。最后靠在门边只说了一句话:“明天再说吧!”她之所以会这么说。就是因为实在想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发生。
但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入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对哲学的基本描述哲学可以用三句话来描述: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智慧”、“真理”与“价值”是令人向往的三个名词,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设法真正了解它们的内涵。
  培养智慧
诗人艾略特(Eliot,1888--1965)在一首诗中写着:“我们在资讯里面失去的知识,到哪里去了?我们在知识里面失去的智慧,到哪里去了?”资讯是现代入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譬如常常上网去寻找一些资讯,借此可以认识许多东西。再举个例子来说,台湾“9•21”大地震的时候,有些人是从打电话回来的海外亲友那里得知地震几级,震中在什么地方等。这是因为在海外的入看到媒体的报道,知道中国台湾地震的资讯,相反,在地震区的人反而因为停电,一时之间无法得到任何讯息,陷入一片漆黑之中。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荒谬的现象,显示出了资讯的重要。
当然,资讯也有不重要的地方,因为它实在太多了,并且随时都在改变,最后变得和垃圾没有两样。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类需要知识。
知识的特色是针对某一个专门领域所作的研究,譬如天文学是专门研究天文,物理学是专门研究物理。同样的道理,其他的学科也各有本身专门的领域。知识是一种专业的、对部分的深入了解,因此也造就了社会上的许多专家。所谓的专家就是指对于某种知识作过专门的研究。成为这方面特定的人才。
然而,专家难免是比较狭隘的,所以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说过一句话:“专家只是训练有素的狗。”这句话的用意并不在骂人,而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只是做一个专家,还要设法透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
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又该如何培养智慧?
我们日常生活主要是依靠感官,譬如: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如何等。然而,感觉是不可靠的,举例来说,如果把筷子放到水中,看起来会是弯的,但事实上它是直的;注视铁轨的时候,会觉得铁轨在远处交叉,但事实上铁轨并没有交叉。由此可知,感觉与理智是有差距的,有时候人们所看到的。与实际上用理性去了解及勘察的结果大不相同。
由此看来。人们所有的感觉其实都是相对的。就以冷热来说。同样的一个温度,如果你是从北极来的话,会觉得很热;相反,如果是从非洲来的话,可能就觉得已经够冷了。正由于感觉是相对而不可靠的,并且容易产生错误,所以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靠感觉生活。一个人如果只凭感觉生活,那么他的生活等于是毫无可靠的保障。随时充满着变化的危险。知识能够让我们对某些方面有明确的了解。古时候的人缺乏知识,所以看到打雷闪电就去拜神,发生了旱灾就杀牛祭祀。希望老天能够降雨。如果杀到第三头牛。正好开始下雨,那么从此以后只要是旱灾就要杀三头牛。之所以会有这种行为,就是因为缺乏知识。我们如果有知识,就会通过知识来掌握周围的生活环境,让自己的心灵不至于陷入盲目的猜疑之中。
“智慧”有两点特色:“完整”与“根本”。
(一)完整
许多人觉得高考没考好。或是填志愿的时候选错系,就好像一辈子都没有希望了。事实上。这种“一试定终身”的想法是不对的,如果我们把某一阶段的成败,作为整个生命的成败,那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许多高考失败的人到最后还是成功了;也有人一辈子没经过高考,只读到小学或中学毕业,照样可以成功。生命是完整的,我们在一个地方失败,正好在男一个地方有了反省的机会,借此能够有所改善:相反,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可能反而没有太多反省的机会。
所谓完整,代表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量整体生命。如此一来,才能够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发,以及在得意的时候有所收敛。
(二)根本
……

商品评论(0条)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支付方式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