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您现在的位置:中华考试书店 > 其他书籍 > 哲学/宗教 > 书籍介绍
以下商品同时被关注

推荐商品

老子的智慧

放大图片

  • 现价格

    ¥22.00
  • 定   价

    ¥22.00折扣:100折 立即节省:¥0.0
  • 评   价

    已有0人评价
  • 库   存

    缺货
  • 我要买

收藏人气:(0)
您可能对以下书籍有兴趣
1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
考试书店价:¥
立即优惠:¥

编辑推荐

世间不管什么大师或是名家,他们的“经典”、 “杰作”,终究是一家之言。
  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就成了国内享誉盛名的幽默大师。在1936年告别上海文坛以后,他在海外专事英文写作,介绍中国文化。曾出版过英文著作三四十种,每一部作品通常都有七八种版本, 《生活的艺术》最为畅销,在美国就出40版之多。美国文化界把林语堂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1975年,在国际笔会第41届大会上,他当选为总会副会长,并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确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
  面对这样一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大师和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作家,面对他著作等身、众见不—的洋洋作品,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阅读和吸收他作品中的智慧和养分呢?
  大师者,从人到文,有其可观之“大”,也有难以求全责备之“小”。在中国的国门越开越大之际,读读林语堂的作品,看看他走过的道路,对于当今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和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肯定是大有益处的。对大师的东西,我们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取真之“大”,弃真之“孙”,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内容简介

追寻中华文化之源,用经典的智慧点亮人生。老子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本书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道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阐释了老子思想的独特性、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的不同、并强调要结合庄子研究老子。
  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子是道家的开山鼻祖,影响深远。
  《老子的智慧》1948年由蓝登书屋出版,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道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本书阐释了老子思想的独特性、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的不同、闭幕式强调要结合庄子研究老子。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搞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价“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巩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目录

绪论
序文
第一篇 道之德
第一章 论常道
第二章 相对论
第三章 无为而治
第四章 道之德
第五章 天地
第六章 谷神
第二篇 道之训
第七章 无私
第八章 水
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
第十章 抱一
第十一章 “无”的用处
第十二章 感官
第十三章 荣辱
第三篇 道之体
第十四章 太初之道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
第十六章 知常道
第十七章 太上
第十八章 道废
第十九章 知所属
第二十章 天与我
第二十一章 道的显现
第二十二章 争之无益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行
第二十五章 四大法
第四篇 力量之源
第二十六章 轻与重
第二十七章 袭明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
第二十九章 戒干涉
第三十章 戒用兵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似海
第三十三章 自知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滥
第三十五章 道之平
第三十六章 生命的步骤
第三十七章 天下自定
第三十八章 堕落
第三十九章 全道
第四十章 反的原则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一章 道家的特性
第四十二章 强梁者
第四十三章 至柔
第四十四章 知足
第四十五章 清正
第四十六章 走马
第四十七章 求知
第四十八章 以无为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民心
第五十章 养生
第五十一章 玄德
第五十二章 袭常道
第五十三章 盗夸
第五十四章 身与邦
第五十五章 赤子之德
第五十六章 无荣辱
第六篇 政治论
……
第七篇 箴言
想像的孔老会谈

书摘插图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语译】
  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能够伸直,低下反而可以充盈得益,破旧反而可以生新,少取反而可以多得,若是贪多反而弄得迷惑。所以圣人紧守着"道"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而能够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够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而能够见功;不自我矜持,反而能够长久。这都是不和人争反而能显现自己的结果。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这样反而成全了他的伟大。古人所说的"曲就是全"等语,难道还会虚假?能够做到这些,道亦会归向他了。
  读者将在二十二和二十四章内,看到老子的反面论。有关复归为始的循环说,也将迅速展现在各位的眼前,老子把这个思想分散在二十五和四十章内叙述。
  老子提到的反论有无用之有甩、曲全、不争等,他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保全人的生命及德性。庄子序文并将"曲则全"列为最有代表性的老子思想。
  一、"无用"之有用
  山木做成斧柄反倒转来砍伐自己;油膏引燃了火,结果反将自己烧干;桂树可以吃,所以遭人砍伐;漆树的汁液可以用,所以被人割取。世人只晓得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庄子》内篇第四章《人间世》)庄子利用整章来研究残缺的用处。他以浪漫主义者的手法,举出身体的残缺和内在精神之完美彼此的关系。
  二、形体不全的疏
  有一个形体不全的人,名叫疏。他的头缩在肚脐底下,双肩高出头顶,颈项后的发髻朝天,五脏的脉管突出背脊,两股和两肋几乎是平行的。他替人缝洗衣服,便可养活自己;替人家卜卦算命,就可以养活十口人
。政府征兵时,他可大摇大摆在征兵场闲逛;政府募人做工时,他也不受征召;政府救济病人时,他可以领到三钟米和十捆柴。像他这样的人,尚且能够保养自己的身体,享尽天赋的寿命,何况那德性朴实,不合世用的人呢!
  (《庄子》内篇第四章《人间世》)
  有个拐脚、驼背、无唇的人,去游说卫灵公,卫灵公很喜欢他,看看形体完全的人,反而觉得他们的背部太平。有一个颈上生大瘤的人,去游说齐桓公。齐桓公因为喜欢他,反觉得那些身体完整的人颈子太细了。
  所以一个人只是有过人的德性,身体上的残缺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如果人们不忘记所应当忘记的形体,反把不应当忘记的德性忘记,那才叫做真正的"忘"呢!
  因此游于道中的圣人,晓得机智是思虑的萌芽,礼义是束缚人的缪漆;道德是交接的工具,技巧是通商谋利的手段。他既无心图谋,何用机智?不求雕琢,何用约束?没有丧失,何用道德?不求货利,何用通商?
  这四者,就是天养。所谓"天养"乃是"禀受天然之理"的意思。既然受天然之理,又哪里用得着人为?圣人有人的形体,而没有人的感情。有人的形体,所以能和人相处;没有人的感情,所以没有是非观念。和人同类的是渺小,和天相合的才是伟大啊! (《庄子》内篇第五章《德充符》)  
  三、无用的树
  有一个名叫石的木匠到齐国,经过曲辕,看见一株祭土地神的栎树。这棵树大极了!树阴下可以卧牛千只,树干的圆径有百围,干身像山那么高,直到八丈以上才有树枝;可以用为造船的材料,就有几枝。看的人多极了,而木匠却看都不看,就走了过去。他的徒弟饱看一番后,追上木匠问道:"自从我拿斧头跟随先生学艺以来,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木材。可是先生却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这是什么道理?"
  木匠说:"算了吧!别提了,它只是株没有用的散木而已。拿来做船,就要沉;用做棺材,腐败得快;用做器具,又不结实;用做门窗,会流汁液;用做屋柱又会生蛀虫,简直是毫无用处可言。就因为它没有用处,所以才这么长寿。"
  木匠回家后,夜里梦到栎树对他说:"你打算把我比做什么?有用的大树吗?你且看那桃、梨、橘、柚、瓜果之类的树,果实一成熟,不是被敲就是被打,弄得大枝折,小枝扭,以致半途枯萎,这就是为何它们不能长寿的原因。说来说去,还是它们自己招来的祸患。
  "一切有用的东西都是如此。我曾利用不少时间找寻一条对人没有用处的路,好几次差点死于非命,现在总算找到了。对我来说这条路就是最有用的路。假如我对人有用,怎能活到这么大的岁数?再说,你我都是物,为什么彼此要互相利用?你这快死的无用人啊!哪里知道无用树木的本意?"
  ……

商品评论 共43(查看所有评论)

购买过的顾客平均评分

4星半
心情指数:17人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18人 床上
个人评分:   心情指数: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公车上 沙发 
发表于 2008-10-01 10:11
这两本书我是联动着读的,口袋本《道德经》注解内容杂而不精,译文有时候能气死人,但好在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一段;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读起来相对更容易些,毕竟是给美国人(用英语)写的,虽是以庄子解老子但并未使用原文。古文我读得还远远不够,虽然能大致懂得其含义,但却很难用自己的话语解说出来。我得慢慢入门,渐渐靠近,步步深入才是。这事儿,急不得。  
  
    “善言善行,所以为计为闭为结之具。而善计善闭善结,乃所以为善救之具。是常善救人,即以上五者救之也。于此,则天下无不救之人,而无弃人矣。盖睶移默运,销之于未然,转之于不觉,救人而无救人之迹,岂非重袭不露之天明乎?后章言是谓微明。袭明,犹微明也。又云是谓袭常。袭明,犹袭常也。盖知常曰明也。夫世不藏其明者,救一人则己欲居其功,而好为人师;人有可弃,辄显形其罪而幸为己利。是皆不善救人,所以多弃人也。有道者之天明,既藏而不露,则不好为人师,不欲以善自名也;不利他人以为己资,不欲名人之为不善也。如此,则己虽大智,而浑然无所分别,不啻大迷。故人之视之者,亦忘乎彼之为善,己之为不善。此所以为其转移而不自知,是真圣人袭明之妙用,至要不烦,而至妙不测者也。”  
  
    天性淳朴、善良、好客的人在如今这个时代虽已少见,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热情、真诚、乐于助人却并不以此为荣;不能用“真心帮助别人”这种说法来解释他们的举动,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那分心思;他们没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别人,他们也没有把帮助别人当作是一种善行;那就像吃饭、穿衣、睡觉一样是件极普通、平常的事,是理所应当,顺遂自然的事。这就是老子最看重的品性。我认识这样一些人,或者说我曾经认识过这样一些人。我自己身上善良的一面就是受他们影响。但我却差得太远,“欲以善自名,欲名人之为不善”。  
  
    上面引用的一段是口袋本《道德经》二十七章注释之一,因标示不清,只能依上下文判断此段许是魏源所注。老子原文如下:“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八十一章五千余字的《道德经》通读一遍花不了太长时间,但要想真弄明白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读完这两本书仅是入门,深入解读老子的书过些日子再找来读吧。“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我这儿还有好些书没读过呢,换换口味再说。
1人认为没用。
个人评分:   心情指数: 开心   阅读场所: 床上 
发表于 2008-12-17 10:41
因为我本人比较喜欢老子的思想,但不大愿意看<老子>这书,因为觉得乏味.对林前辈的书我比较认可,所以想从他的书中更多的来了解老子的思想.这书我基本看了一编.感觉挺好的.
还没有人对此评论进行投票。
个人评分:   心情指数: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沙发 
发表于 2007-05-25 03:01
当当网真是很好哦!不用到书店,就能淘到好书,谢谢当当网。认真研读,开启智慧, 收益非常!
1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个人评分:   心情指数: 开心 过瘾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床上 
发表于 2008-01-13 08:23
有人说这才是哲学 
但请不要寄希望与我对此做出评价 
人不能妄论任何人事 
从为人开始清先饱满自己 
所以阅读是必要的 
评论则非人人可及
还没有人对此评论进行投票。
商品问答 共2
  • 16人 开心
  • 3人 伤感
  • 3人 感动
  • 4人 没感觉
  • 1人 沉重
  • 1人 催眠
  • 1人 过瘾
  • 17人 受益匪浅
  • 18人 床上
  • 1人 公车上
  • 4人 咖啡馆
  • 12人 书桌旁
  • 12人 沙发
  • 5人 办公室
  • 0人 图书馆
  • 2人 厕所

顾客评分详情(43人)

  • 19人
  • 16人
  • 5人
  • 3人
  • 0人

 

  • 只有您在当当网购买过这件商品,并在“我的当当”里完成了确认收货之后,才可对它发表评论和评分。
  • 您可以通过“我的当当”里面“写评论”或“我要评论”的链接看到您可以评论的商品,并开始评论和评分。
更多内容请查看《商品评论FAQ

商品评论(0条)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支付方式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