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您现在的位置:中华考试书店 > 其他书籍 > 历史 > 书籍介绍
以下商品同时被关注

推荐商品

我愿意生活在这三个朝代

放大图片

  • 现价格

    ¥29.80
  • 定   价

    ¥29.80折扣:100折 立即节省:¥0.0
  • 评   价

    已有0人评价
  • 库   存

    缺货
  • 我要买

收藏人气:(0)
您可能对以下书籍有兴趣
1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
考试书店价:¥
立即优惠:¥

编辑推荐

猎猎汉风、雍容唐韵、绰约宋华,各领风骚传千古;如莲风骨、似丹馨香、若兰英姿,浓妆淡抹总相宜。
穿越悠悠时空,重温刘汉烽火狼烟,体味李唐制度菁华,经历赵宋烟南风华。重临古境探幽,重与古人携手,共同领略三朝盛世绝代雄图。
“笑谈渴饮匈奴血”:恢弘的大汉,回响着金戈铁马、壮士豪情;
“天光云影共徘徊”:绚烂的大唐,俯拾是宽猛相济、内外相融;
“江山风雨几多情”:静谧的大宋,弥漫着激扬才怀、绝代风华。
指点绝代江山,遍览时代明珠;回味盛世风云,感悟传世文化。
明犯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商汉大将 陈汤
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生活在中国这五千年漫长历史中的哪个朝代?要是出现这种可能性的话,我会选择唐代。
——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对话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陈寅恪

内容简介

如果说,历史有道门槛的话,任何人都不过是槛外痴人,企及遥望。拈起脚尖,伸头探望,总能于门缝问窥及些许的意境,宛若发现新大陆般,惊喜连连。
现在,就在这窥望中,让我们的思绪走进另一个美妙的天地……

目录

大汉如莲风骨存世
第一章 强秦没落,天汉始兴
折腾掉的秦,拾掇起来的汉
解了内忧,来了外患
白登之围后帝国的妥协
化解帝国的第一次危机
休养生息,积累大汉实力
第二章 崛起前夕的暗潮
建元新政首练兵,千古一帝初长成
遣使西行彰显雄才大略
察举求贤推恩令,攘外必先安内
从黄老到法儒——思想的武装
和亲是为社稷解忧愁
第三章 两汉与匈奴的较量: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马邑虽败,败出一代改革家
西汉在壮大:从防守反击到主动出击
漠南无王庭,武功最盛时
“七伤拳”逼迫匈奴讲和
西域的残局和匈奴最后的灭亡
第四章 开疆僻壤,武功盛极
拓宽边疆:平定两越(粤)和西南夷
经营两域,实践天下大一统战略
出兵朝鲜,海上作战能力的一次展示
延续武功的最后绝招:《轮台罪己诏》
第五章 成功的背后是什么
最高的武功是不尚武的武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内无忧患,方有武功
农耕与游牧民族的较量
一个朝代奠定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疆域
大背景下说汉盛
盛唐牡丹香飘万里
第一章 群雄逐鹿,奠大唐基业
王朝夭折后,盛世的第二个轮回
杨隋的骨架,李唐的血肉
渭水岸,帝国的喘息
三省相,六部官,唐沿隋故
民之所赖,“金字塔”的下层建筑
成败皆萧何,兵民的轮回
第二章 贞观恢弘,遗风铁血,帝国如日中天
踞东方傲视天下,“天可汗”盛威播四海
治国安邦依律法,天光云影共徘徊
出淤泥而不染,吏治清廉若夏莲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以资产为宗,税制史上的璀璨明珠
第三章 略无羁束,社会风貌光照盛世
中外第一城,和同为一家
长安月下红袖香,盛世朝中百花媚
酒香诗意,绣口吐出的盛唐
三教合一,唐朝天空下的“百家争鸣”
第四章 魄丽色流,喷射绚烂文艺乐章
诗坛耀千古,彰显真性情
情致宛曲的浪漫传奇
缤纷绚丽的大唐扇面
多彩华服,奏响和谐之音
第五章 寰宇内外,旷世画卷传千古
通华夷之好,怀帝国远德
东西之路,打通商贾的任督二脉
华夏异域同登场,内外文化炼一炉
诗的国度流动着词的基因
宋若玉兰清幽怡人
第一章 重拾江山惧干戈,为文明而倾倒
第一节 缠绵王朝,般若浮生
第二节 市井纷繁托起如莲的文明
第三节 词曲勾勒一个王朝的背影
第四节 江山风雨几多情,携手“诗经”观造化
第二章 太平盛世弄清清影,文坛造及于人间
第一节 天公一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二节 雾里雾外,文豪的醉梦初醒
第三节 昔人已作灰烬,弹落青史一抹红尘
第四节 得失随缘心无减,苏公无争文自宽
第五节 苏门众生相
第三章 君臣不识愁滋味,温柔乡里诉国殇
第一节 温柔乡中幸运儿,掉入市俗中
第二节 芙蓉枕书画,帝王作俗儿
第三节 一片玉里的精雕,音乐大家的风流
第四节 “书”写乾坤:方圆不易,立世更难
第五节 女性风骨,诉衷情诉国殇
第四章 金戈铁马,吾愿为千秋之佳话
第一节 尘土未封走疆场,灯中浊酒叫谁怜
第二节 欲火重生悲凤凰,放翁十年一哀歌
第三节 田园内的叹息,小桥流水别样红
第四节 汗青最后一笔,尘埃落定不若归去
第五章 千面镜像相映红,忆城中华妍岁月
第一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奇闻烟雨中
第二节 临安开肆三万家,直把杭州作汴州
第三节 再见西湖六月风光无限好
第四节 梦笔生花,雕版里的时代
第六章 活在宋代,生在红尘
第一节 过节的门道,做人的乐趣
第二节 玉面荷花,生活的悄悄话
第三节 艺伎回忆录
第四节 宋朝的男人和女人们

书摘插图

大汉如莲风骨存世
第一章 强秦没落,天汉始兴
折腾掉的秦,拾掇起来的汉
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六国,也许战国纷争的局面还会长久存在。但是历史选择了秦始皇,选择了他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秦始皇是残暴的,他的严刑酷罚、血腥野蛮让人不寒而栗,但是也正是这种强硬铁血的手段,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和统一。这为汉朝的雄起做了最初的也是最基础的铺垫。
当然暴政的结果就是王朝的短命。虽然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虽然他统一了文字,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融合,但是秦终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延续万世。不过残暴是一方面,秦文化中也有振奋的一面。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几欲冲锋陷阵的磅礴气势鲜明地表现了秦人彪悍的气质。
商鞅变法为处于劣势的秦国注入了一股蒸蒸日上的劲头。秦始皇即位的时候,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已经处于优势了。天将辅臣李斯,二人一合作,历史上就有了辉煌的一笔。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经过连年征战,秦横扫宇内,统一了六国,兵攻岭南,收复河套,用武力统一了中国。接下来的时日里,秦始皇从制度上给这个庞大的政体进行了统一。从文字,法律,货币,度量衡……但是秦始皇统一国家的目的并不高尚,他不过是为了子孙后代永享至高无上的权力。源于此而生成的一些想法,便注定其必将败落。焚书坑儒、修建长城、大兴土木、严刑峻法,这一切让这个刚刚建立的本该休养生息的国度承受不起,而秦始皇的用人不当,则直接为秦的瓦解埋下了祸根。具体来说,用人不当主要是李斯和赵高,李斯这个人有他的贡献,但是沙丘阴谋是他的败笔,为了私利,他伙同赵高选择了胡亥而不是扶苏。
可是胡亥明显不具备驾驭一个庞大帝国的能力,之后扶苏和蒙恬也被杀害了,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全没有了,整个秦朝从内部瓦解掉了。当胡亥当皇帝的时候,赵高几乎阻断了来自朝外的一切信息,所以当后来揭竿而起一呼百应的大泽乡起义爆发时,基本上一个王朝就显现了其将夭折的宿命。秦始皇死后第二年,那些没有了悍将带领的军队,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溃不成军。一切是那么突然,但是一切又仿佛是天注定。
秦的武功不可谓不盛,武力统一了中国,王朝铁军所向披靡。但正如贾谊说的那样: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秦王朝有不可忽视的内伤。那就是统治者的个人欲望,他们大兴土木,强征暴敛,征发人民为其服役。失民心者失天下,被灭的六国之后也积极反秦。强秦一亡,刚形成的统一局面也灰飞烟灭。
秦末,很多人为了建立防御工事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不少人不得不忍受苛捐杂税繁重的劳役。各地的农民起义如潮水般摧毁了这个曾经强大的国度。人们又回到了战国纷争的时代。不同的是,这次的主角不是七雄,而是楚汉。
刘邦和项羽都是灭秦的功臣,原本根据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可称王。不过一山难容二虎,他们之间的战争还是爆发了。四年的楚汉之争,其中涌现了不少出类拔萃的将才,他们为各自的势力四处征战。
楚汉相争,民生益困,满目惨状,悲凉之景不可胜数。不过历史从来便如此,强盛与衰落的转变,高潮与低谷的连续,每一个盛世皇朝的前面都是一段令人伤心的故事。盛唐的前面是五胡乱华,宋代的前面是五代十国,清朝的前面是明末掩盖不住的民变……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纵观各个王朝,或亡于宦官,或亡于武臣,或亡于流寇,或亡于外戚,或亡于昏君,或亡于外族。
秦亡了,汉刚建立。天下是怎样的天下呢?用四个字来形容——百废待兴。所以刘邦做了皇帝之后,首先废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然后命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去除不合时宜的,选择适应新形势的,修订成《九章律》。刘邦还重用叔孙通整理朝纲,制定了一套新的政治礼仪制度,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这些客观上为汉朝后来的兴起,奠定了法律基础。
在经济上,为了改变秦末的萧条,刘邦豁免徭役以减轻人民负担,释放奴婢,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这为汉朝恢复、提高国民经济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由于战争伤亡惨重,刘邦同时鼓励生育,重农抑商,使得国家很快巩固了下来;建立图书馆等措施,让汉朝在秦焚书坑儒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这从一定程度上为日后的儒家兴起,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这些宽松无为的政策,使得百姓几乎丧尽的元气,得到了恢复,同时对各民族也有团结作用。如果说秦朝使得中国统一成为清晰的发展方向的话,那刘邦在建国初年的一切举措则使得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地统一起来。因此有史学家评价,刘邦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基于这些努力,从强秦没落到衰亡,到高祖刘邦末年时,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天下新定,但是,由于秦末连年的征战,元气恢复还没有到可以兴兵的地步,足见之前的几十年有多么萧条。
解了内忧,来了外患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不尽的是是非非,道不完的曲折故事。当汉朝初立时,深谋远虑的高帝刘邦已经在考虑一个保持帝国永存的策略了。在巩固权力上,刘邦花的心思并不少。
刚做了皇帝的刘邦,心里有一点沾沾自喜,他曾经在大宴群臣的时候,非常得意地问他父亲:“您老说我是个不学无术的无赖,比不上二哥的兢兢业业,我现在做了皇帝了,您看我们两个谁比较厉害。”
但是当时情势不容许他就此沉迷于声色犬马,也不容许他为刚取得的成就而自负自大。因为汉朝才刚刚起步,一切都是个未知数。首先,军权涣散,汉初的异姓王都拥有兵将,本来他们就有些蠢蠢欲动,所以保持那种微妙的关系以保证他们不生事端,成了刘邦不得不操心的事情,这是隐患之一;隐患之二,就是大臣有功,怎么样合理地论功行赏,这成了刘邦发愁的事情,子日“不患寡,而患不均”,安抚不好,不合理,别人就会有异心;隐患之三,从战国遗留下来的六国后代们,也许心里还存有复辟的希望;隐患之四,就是丞相的权力对皇帝也是威胁。
有这些隐患,深谋远虑的刘邦不可能罢手不管,事实上他几乎有七八年的时间,在处理这些令他烦躁的事情,并一步一步在实施着他的变革策略。
首先便是剪除异姓王。异姓王,其实都是建立大汉的有功之臣,但是正是因为他们有功、有权、有兵,所以他们的威胁也最大。事实上,如果客观来说,一个庞大帝国是不能允许太多异姓王存在的,如果照顾不好各家的利益,内耗就会很大,在做事情上有所掣肘,很多事情就施展不开。加之难免有异心,这样的话为自己的统治就设置了障碍。大国崛起就不太可能,所以刘邦要有所行动。
他先是用计谋收拾了韩信。这里有一个细节,可以表现出刘邦的从善如流。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不少文臣武将都建议发兵讨伐。但陈平却认为韩信善兵,发兵很难取胜。于是刘邦便依陈平的计谋行事,果然将韩信抓住了。不过第一次没有杀之,将他降成了淮阴侯。第二年,韩信欲在都城袭击太子和吕后。事情败露,吕后依萧何之策,将韩信诱捕,斩于长乐宫。
然后彭越等人也被消灭,最后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之前打天下的时候封王,刘邦玩的是收买人心,这对汉朝的建立是非常有好处的。作为异姓王实际上对刘邦的封王也应该有一定的戒心,兔死狗烹的事,在汉之前也不是没有。长沙王吴芮就意识到了这点,他之所以一直保存到了最后,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过吴芮以德政稳定民心,并不是做给刘邦看的,他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基于这点,刘邦才没有动他。
对于平衡大臣们的封赏,刘邦也是煞费苦心,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听了张良的策略,封自己最恨的人雍齿为侯,这种收买人心的手段,确实稳了众将的心。而对六国的后裔,刘邦出了一个更高明的注意,把他们全部迁到关中居住,置于中央控制之下,彻底消除了后顾之忧。
另外一个隐患是相权和军权的博弈问题,萧何为相时,声望很高,权力很大。刘邦感到了压力,于是通过把萧何下狱来打击削弱相权,这样他就把皇帝的权力提高了。
刘邦很漂亮地去除了这些隐患,而且同时又分封刘氏子侄为同姓王,这进一步稳固了自己的皇权,但是此时吕氏的权力越来越大,刘邦对她也自所忌讳,所以他想了一个万全之策就是“白马盟誓”。
……

商品评论(0条)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支付方式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