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您现在的位置:中华考试书店 > 其他书籍 > 历史 > 书籍介绍
以下商品同时被关注

推荐商品

战时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放大图片

  • 现价格

    ¥45.00
  • 定   价

    ¥45.00折扣:100折 立即节省:¥0.0
  • 评   价

    已有0人评价
  • 库   存

    缺货
  • 我要买

收藏人气:(0)
您可能对以下书籍有兴趣
1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
考试书店价:¥
立即优惠:¥

内容简介

社会史、文化史是近年来国际电学界的热门学科。《战时中国的社会与文化》是本计划的第三个专题。参加者有中国大陆的桑兵、高华、黄道炫、汪朝光、江沛、金以林及台湾的张建俅、洪秋芬,日本的土田哲夫、内田知行,伊香俊哉,美国的何福德、索非亚•李等,他们分别考察了战时中国的教育、社会动员、电影、民间交流、难民、保甲制度等多方面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杨天石,江苏东台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和中华民国史。独著有《杨天石近代史文存》(5卷本)、《杨天石文集》、《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海外访史录》、《从帝制走向共和》、《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朱熹及其哲学》、《朱熹》、《泰州学派》、《黄遵宪》、《横生斜长集》等,合著有《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及第二编第五卷、《中国通史》第12册、《南社》、《南社史长编》等。

目录

序二
战时国民党教育政策的若干问题
革命大众主义的政治动员和社会改革:抗战时期根据地的教育
战时乡建运动:失去的机会,命运,或先驱?
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的尝试:新生活运动的一个侧面
中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对美“国民外交”
官营化·教育化·普及化——抗战时期后方电影的发展路径转向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北平文教界的组织活动
沦陷时期的北京高校:可能与局限,1937~1945
抗日战争时代的中日民间交流活动——自由学园北京生活学校的思想与实践
华北“治运”时期诸群体心态考察:1941~1942
抗战初期上海难民问题的处理
云南战争记忆的变异
战时体制下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保甲运用(1937~1945)

书摘插图

战时国民党教育政策的若干问题
  金以林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决战。执政的中国国民党在战争爆发之初,提出“抗战”、“建国”并重的纲领。为适应战时环境和实现民族复兴,国民政府针对原有教育体制、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同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创造了中国战时教育的辉煌成就。“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当年西南联大的校歌,充分抒发了教育界广大师生热爱祖国、抵御外侮的豪情壮志。
战时中国教育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同国民党在战时执行的相关教育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其中有贡献,也有失误。本文主要针对战时教育方针的制定、教育救济和党化教育的实施及其成效这三个问题进行深入检讨,以求进一步深化近代中国教育史研究。

商品评论(0条)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支付方式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