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您现在的位置:中华考试书店 > 其他书籍 > 历史 > 书籍介绍
以下商品同时被关注

推荐商品

追寻逝去的火神

放大图片

  • 现价格

    ¥60.00
  • 定   价

    ¥60.00折扣:100折 立即节省:¥0.0
  • 评   价

    已有0人评价
  • 库   存

    缺货
  • 我要买

收藏人气:(0)
您可能对以下书籍有兴趣
1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
考试书店价:¥
立即优惠:¥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地处喀斯特地貌区的彝族村寨,特殊的地质条件带来的用水难问题困扰了世代居民,但始终没能销蚀其民族性情中能歌善舞的天分。当欢快的大三弦奏响之时,歌在唱,舞在跳,心在笑,生活如此美妙。凭借着彝家人的豪情与奔放,阿细跳月的欢歌乐舞跃上了电视荧屏,传向了大江南北。当游人旅者、学者官员纷至沓来时,可邑的阿细人却能处变不惊,泰然自若地把握住村寨整体权益立场,应对各种关系事件,盘活村社资源。这一机制的养成,得益于村寨民众对社区自我管理能力的自觉培养锻炼和不断强化实践。在这里,民间权威、智者者能人、村社干部之间产生了实际权利的制衡张力,由此而达致协调一致性,任何事件的处理都得放到村寨整体利益的框架中讨论。有了这样的决策能力,在寻求发展与保持传统、在继承与扬弃的整合中,所谓民族性才有望不致迷失。在村民的日记书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自治能力的具体体现,可以看到村民为维护这一机制所做的不懈争斗与努力,我们很难不为其勇气和行动力所折服。

目录

“他者的倾诉”:还话语权予文化持有者——“新民族志实验丛书”总序
 一 民族志:文化人类学知识生产的结晶和学术创新的核心
 二 “更彻底地让研究对象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当代国际人类学界“文化书写”问题为平台的实验
 三 用汉语叙述:基于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关系的本土化实验..
 四 对话:多维交复话语张力的实验
前言
 一 调查点选择缘起
 二 对民族社区文化传承开发的思考
 三 几年来的实验
 四 云南大学少数民族研究基地彝族(阿细支)调查点的设立
可邑村寨概况
 一 自然风貌
 二 民族
 三 人口
 四 社会政治
 五 经济
 六 文化
毕辉日志
记录员小传
陈荣日志
记录员小传

书摘插图

可邑村寨概况
  一、自然风貌
  可邑,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从清顺治五年(1648),一个叫毕阿武的阿细人迁来此地定居算起,已有359年的历史。这里群山环抱,万木葱茏。从高空俯瞰,恰似一朵莲花;从近处看,老树擎天,石壁如屏,林木布阴,百鸟婉转,自然生态和谐,天造景观奇特,令人陶醉。可邑人的先辈选择了这里作为栖息繁衍之地,改造了环境,开发了土地,给后辈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一)位置
  可邑在弥勒县城之北,西山地区偏东北,位于北纬24°2',东经103°5',距县城21公里,由县城乘车沿昆河公路北行至133公里界碑处再向西行5公里就到可邑村。可邑坐落在靠西、北、南的斜坡上,平均海拔1930米,属封闭的岩溶发育的高山地貌区,村子掩映在核桃、香椿树中,四面青山环抱,风景宜人。东面与望哨坡及蚂蚁哨、法雨哨相连;南面为牛鼻岭与马龙、诺糯相接;西面为姑娘山与土木基相临;北面有大黑山北草场边沿与腻黑毗连。境内东西约宽4公里,南北长约8公里,总面积为32平方公里。
  (二)环境
  全境内石灰岩广泛分布,长期被雨水溶解侵蚀而形成“喀斯特地形”。地面有形态各异的石芽、石峰、漏斗、洼地,崎岖不平;地下有溶洞,地下河通过断层缝隙流到柏枝古、花口龙潭排出。
  ……

商品评论(0条)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支付方式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