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您现在的位置:中华考试书店 > 其他书籍 > 家庭教育 > 书籍介绍

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

放大图片

  • 现价格

    ¥20.00
  • 定   价

    ¥20.00折扣:100折 立即节省:¥0.0
  • 评   价

    已有0人评价
  • 库   存

    缺货
  • 我要买

收藏人气:(0)
您可能对以下书籍有兴趣
1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
考试书店价:¥
立即优惠:¥

编辑推荐

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最推崇的教育理念!
  它阐述了我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各自成为“我能做到最好的父母”。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英文版销售超过500万册,日文版销售超过300万册!
  《父母必读》杂志主编杜逎芳,儿童教育专家胡晓佩,著名教育专家李跃儿,首都师范大学田蓓蓓教授,青少年教育专家张玫玫教授联袂推荐!
  成功的教育源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耀眼的孩子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为人父母是一项高贵的工作。你正在创造美好的未来,为你的孩子,也为其他人!当你明白你正在培养一个充满爱心,自信乐观、懂得感恩、友善大度、值得尊敬的孩子时,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有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提供了一个简单明了的信息:孩子总是从父母那里受到熏陶。孩子总是注意着父母,不只是父母的语言,还有父母的行为。在道德方面,你是孩子第一个也是影响最大的榜样。做父母的可能会试着教育孩子,而孩子总是受到父母日常行为、感情和态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终其一生都会记得父母如何表达和控制他们的感情。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创造力和智慧,而见证孩子向世界展露他们的内在美德则是父母的特权。

作者简介

多萝西·劳·诺特,国际著名诗人、儿童教育专家、儿童教育机构创办者,也是3个孩子的母亲。1954年,她创作了儿童教育诗《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给父母们带来教育孩子的灵感和启示,也启发了老师们形成基本的教育思想。这首诗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成为经典的教育诗作。

目录

代序
序《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的故事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们将学会指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们将学会争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们将学会担忧
如果孩子生活在遗憾中,他们将学会自怜
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中,他们将学会畏缩
如果孩子生活在猜忌中,他们将学会嫉妒
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中,他们将学会自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们将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中,他们将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们将学会感激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同中.他们将学会去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们将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们将拥有目标
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们将学会慷慨
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们将学会正直
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中,他们将学会正义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爱和体贴中,他们将学会尊重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们将学会信赖自己和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善中,他们将知道世界是居住的乐土

媒体评论

它阐述了我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各自成为“我能做到最好的父母”。
      ——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
  没有一个父母不是“为了孩子好”,但如果没有清晰的理念、生活的智慧、思想的能力和恰当的情境,手段、方法、技巧与表达就会显得苍白和无力,甚至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为每一个不懂孩子的父母提供理念、智慧、思想和情境。
       ——《父母必读》杂志主编杜逎芳
  教育本无魔法,可是当你知晓孩子的内在世界,顺应儿童身心规则,孩子和你在一起,就拥有了快乐的源泉,比魔法还要神奇。
      ——儿童美术教育专家胡晓佩
  让孩子获得良好的环境和良好教育,是从父母的行为和语言开始的,因为行为和语言代表了观点,代表了态度,而我们所说的教育就是观点和态度。《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为家长介绍了一个成熟理念之下家长们该说的语言,它的独到之处是把你领进教育方法的大门。
       ——著名教育专家李跃儿
  这是一本可以给家长导航、给孩子心灵启迪的好书。其深刻的道理却源于诗一般的警句,照亮了教育孩子的路径,使我们能在茫然中找到依据,在无方向舯寸找到路标。
       ——首都师范大学 田蓓蓓教授
  这本书真的非常好,是可以帮助家长塑造孩子的一本书。本书还可以作为家长学校的教材,教师们应该把书里的内容不厌其烦地讲给家长听。
        ——青少年教育专家张玫玫教授

书摘插图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们将学会指责
孩子就像海绵,他们很容易吸收我们的一言一行。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有没有教导他们,他们总会从我们这里学到东西。所以,如果我们待人刻薄,总是怨天尤人,那就等于告诉孩子怎么指责别人,更糟糕的是,他们可能还会指责自己!我们没有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有多么美好,而是教给他们这个世界有多糟糕。
批评的方式很多,可能是一句话、一种声调、一种态度,甚至一个眼神。我们都知道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比较生气,或者给话语加上点儿批评的意味。孩子对我们说话的方式非常敏感,并铭记在心。有的父母会说“该走了”而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可是,从一位急躁不耐烦的家长嘴里说出的同样一句话却暗含“你怎么这么慢”的意思。虽然不知道哪种方式会奏效,但孩子的反应却完全不同,后一种方式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糟透了。
当然,我们都有烦恼的事,免不了偶尔会生气,有时候我们可能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但这与让孩子的生活充斥着指责和无休止的挑剔并不一样。不管结果如何,过多的批评累积的后果是会给我们的家庭生活造成一种消极的、有责罚意味的氛围。作为家长,我们有选择权,我们可以选择创造出哪种情感交流的氛围——带有批评和责怪的,或者带有支持和鼓励的。
  恼怒时刻要冷静
6岁的阿比正站在厨房的餐桌旁边,摆弄着塑料水瓶里的花。突然,瓶子倒了,水、叶子和花弄得到处都是,阿比站在中间,浑身湿淋淋地放声大哭。她的妈妈马上跑过来。
“天哪!你怎么那么笨!”妈妈恼怒地说。
我们都说过类似的话,而且根本不过脑子。我们嘴里说出这些话自然得很,让我们自己都吓一跳。可能是因为我们太累了,或者正在担心其他事。如果事后能改改语气为时也不晚,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伤害孩子的自尊。如果阿比的妈妈控制住自己,冷静下来,为刚才的大嚷大叫道歉,结果会好得多。阿比因为这次意外而不高兴,但不会为她自己感到难过。但是,如果阿比的妈妈继续不停地批评阿比,阿比就可能开始认为自己又笨又没用。
压抑怒气并不容易,虽然我们心里明白那样对孩子比较好。我们大多数人应该努力了解并控制情绪反应,这样才能帮助我们采取其他的处理方式,比如问一句“这是怎么了”。这种处理方式只对事,而不针对孩子。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少点挫折感,还会鼓励他们去学习。你可以鼓励孩子讲讲事情的经过,你也可以看看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并找出将来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所改进。
多花点时间做计划,或者在开始的时候划定一个范围,这样可以防止意外的发生。孩子常常想取悦我们,那么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明确地告诉他们我们想要什么,让他们更容易达到目标。我们的建议必须详细并适合他们的年龄,说话要用他们习惯的方式,好让他们得到具体的信息来行动。
在一个下雨天,4岁的本告诉妈妈,他想和小朋友一起用橡皮泥捏动物。本的妈妈正忙着处理账单,很有可能只是简单地应付一下孩子,然后让他们自己玩。可是,本的妈妈站了起来,找出一幅旧浴帘——她是特地留下那幅浴帘的——铺在地上,并告诉孩子们:“待在浴帘中间,把四面弄平,这个地方就足够做你们的农场了。”
孩子们把橡皮泥弄到塑料模子里去的时候,本问妈妈:“我们能不能用厨房里的刀子?”
“不可以,刀子可不是用来玩儿的,切饼干的家伙怎么样?”
 “好吧,那木头勺子呢?”
“当然可以,”妈妈说着,拿出了几件厨房用具,“记住,你们还要帮忙收拾厨房哦。”
先花几分钟来处理孩子的事情,这对本的妈妈来说可能是一种干扰,但如果不这样做,她可能就得收拾地毯上的橡皮泥,还要克制自己不批评孩子。考虑到这一点,花那几分钟其实给她节省了不少时间。而且,她在活动开始时就介入也给了本一个机会,让他可以和妈妈商量用哪些厨房用具。虽然有点儿费时间,但这让孩子们有机会来选择,并让他们学会如何作出决定。每天都能积极地参与决定,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种“我能行”的印象。
事实上,我们总是希望冷静周到地处理每件事,但不可能总有时间或能预见到。一天,我的一位朋友正忙着处理她女儿的一大堆事,包括剪头发。她的女儿叫凯蒂,5岁了。路上,妈妈说:“快点,宝贝儿,我们得去剪头发,可别晚了。”没想到凯蒂突然开始闹别扭,烦恼的妈妈责怪她真是太“任性”了,结果凯蒂更加生气,连话也不说了。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凯蒂的妈妈的话也许不算严厉,可是凯蒂得到的信息却是:“你这么任性,真是个坏孩子!”
等凯蒂情绪好一点儿的时候,她才说其实自己喜欢长一点的刘海儿,不想剪掉。妈妈这才意识到孩子为什么会大发脾气,她告诉凯蒂:“好吧,宝贝儿,我们跟理发师谈谈,让他不要剪你的刘海儿。”——如果在早餐的时候就和孩子谈谈剪发的事,可能妈妈和孩子都不必烦恼了。
当然,不管我们多么有耐心、多么灵活,也不管我们在事前做了多少准备,我们总还是有和孩子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对孩子伤害最小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如果僵持不下的话,对谁都没有好处。妈妈最后尊重了凯蒂的选择,让自己决定怎么剪头发。只有在小事上和孩子分享决定权,等孩子十几岁以后,在讨论一些较重大的决定时,父母和孩子之间才能建立信任的关系。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知道我们会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他们会更乐意和我们交流,并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注意说话方式
一般来说,我们批评孩子是为了让他们做得更好。可能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批评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交流的方式,也可能批评孩子是由于我们压力较大或者比较疲惫。但对孩子来说,批评决不是鼓励,而更像是一种打击,他们会选择反抗,而不是合作。孩子很难理解的是,大人不能接受的是他们的行为,而不是他们本人。
其实,我们可以找到办法,告诉孩子我们不喜欢他们所做的事。花点时间想想我们的话会产生什么效果,我们就会明白不应该贬损孩子的自尊。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应该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做的事情不对,他们还是好孩子。
一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威廉的爸爸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从厨房走到起居室的窗户边,发现碎玻璃落了一地,而8岁的儿子站在窗户外,一脸惊恐的样子。棒球棒躺在孩子身边,一个棒球则掉在房间的地板上。
“我们有规定是不是,‘不许在房子附近玩棒球’?”爸爸说。
威廉低下头:“我知道,爸爸,我已经很小心了。”
“威廉,规定和小不小心没关系,”爸爸强调,“和离房子多远才有关系。”
“对不起。”威廉小声道歉,希望谈话就此结束。
但是,爸爸还是很严肃地说:“好吧,我们看看重装玻璃要花多少钱,然后从你的零花钱里扣掉。”
威廉明白了犯错的后果,爸爸也看到他垂头丧气的样子。
“知道吗?爸爸小的时候打破了玻璃,爷爷也让爸爸赔的。”爸爸继续说,威廉立刻瞪大了眼睛听着。
“真的吗?”
“是啊,也扣了我很长时间的零花钱。”爸爸说,“但那以后我就再也不会打破玻璃了。好了,快去拿扫帚和簸箕来,我们把这儿弄干净。”
过多的指责和批评会让亲子关系产生裂痕。事实上,人人都会犯错,意外总会发生。这时候提供有用的建议会让孩子更容易从中吸取教训,让他们明白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下一次,他们就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了。
  请别唠唠叨叨
可能我们还没意识到,长时间的唠叨和抱怨其实也是一种隐性的指责。唠叨可能隐含这样的意思:“我可不相信你会记得好好做事。”最坏的结果就是孩子得不到帮助,我们的话也没有什么建设性。即使是幼儿,也会很快对再三重复的话置若罔闻,而青春期的少年,更是有名的“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在事前作出合理的安排才是好办法。例如,我向一些家长建议要让孩子养成“记得”的习惯,最好不要强调“忘记”,而要强调“记住”,这个办法既简单又有效。直接告诉孩子你希望他记得什么好了。“记住把你的袜子放进洗衣袋里。”用鼓励的语气说出这句话,这对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管用,效果也会非常好。对于那些刚刚接触家庭生活的幼儿来说,这种方式尤其有帮助。首先,要对他们的做事能力表示信任。“宝宝记住了把积木放好,真是妈妈的好帮手!”这种积极的话语可以使孩子了解你的要求,还能从你那里得到了鼓励。
和唠叨一样,抱怨对于寻求改变毫无裨益,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没什么好处。抱怨总是针对困难、缺点和失望,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让孩子学会用这种消极的眼光看待世界,或者用抱怨来解决问题。也不要空想解决方法会从天而降,而应该马上采取行动。
想想你每天有多少抱怨吧:我们总是抱怨工作、身边的人,甚至天气,多得让我们自己都大吃一惊。当然,人免不了发发牢骚,但做父母的却不能太随心所欲。
抱怨自己的配偶,伤害是最大的。孩子可能觉得他需要站在父母的某一边,从而让.自己卷入婚姻大战之中。这对孩子来说太难了,他们对父母双方的忠诚将受到极大的考验。同样,抱怨孩子的祖父母也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对于双方的父母,我们只能私下表达不满,以免破坏孩子和祖父母之间的“神奇”联系。孩子很快就会发现家人不完美的地方,我们不必让他们过早地觉得遗憾。另外,在孩子面前,家人之间的言行举止应该互相尊敬。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孩子们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身边的人相亲相爱。
  享受孩子的灵感
孩子总是从我们身上学到东西,我们也能向孩子学习。我的朋友一家晚上回家,忙着把他们七八岁大的孩子们弄下车。当然,哪个孩子都不想上床睡觉,进屋之前,最小的男孩说:“我们能不能先看一会儿星星啊?”
父母停下了脚步。他们可以选择说:“别拖拖拉拉的,你真麻烦。太晚了,该睡觉了。”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和孩子一起在屋外待了几分钟,享受夜晚的星空,还有星星映在孩子脸上的微光。
“看星星”和“看看星星”有本质的不同。成年人只会看看,然后很快转到“必须做”的事情上去;可是孩子看(观察)星星时眼睛里却带着好奇和猜测。学学孩子吧,用新的眼光观察世界,这会让你的家庭生活充满活力,所有人在其中共同成长。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们将学会争斗
大多数人都不认为自己好斗,也知道自己家不是那种常常上报纸头条、总是吵架斗殴的家庭。但是不知不觉地,我们还是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怨气,造成了紧张的家庭气氛。
毫无疑问,我们的社会提供了大量有关敌对和战争的例子。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战争爆发。在我们的国家,犯罪、家庭暴力、黑帮火并等都是家常便饭。孩子要面对电视、电影中狂轰滥炸的暴力场面。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敌意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它可能存在于兄弟姊妹、同学、路人或者邻里之间。孩子可能还会看到或听到父母之间、父母和上司或者邻居发生争执。
充满敌意的气氛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孩子会像受到攻击的刺猬一样,随时准备以暴制暴。有些孩子则被吓坏了,他们逃避一切冲突,根本不敢面对现实。在学校的操场上,上述情形每天都在发生。
家庭中的攻击行为会让孩子觉得争斗是必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相信生命就是一场战争,如果不斗争就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只有斗争才能生存。这不是我们想要教给孩子的。不同的家长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家庭争端和危机,有人用破坏性的敌意和争斗,有人用建设性的对话和沟通,孩子将从中学到如何面对冲突。
  山雨欲来时
生活中往往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惹人恼怒。当挫折感越来越强烈时,坏情绪就会爆发,而且一般来说,让我们大发雷霆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漫长的一天快结束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又累又饿,积累了一天的压力会彻底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
4岁的弗兰克这一天在学校过得很不开心。他觉得老师不公平,没有让他玩上电脑。最后爸爸很晚才把他从学校领回家。
回家的路上,爸爸累得要命,时间又紧,心里还有别的事情,不过他还是装出又高兴又感兴趣的样子问弗兰克:“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还行。”坐在汽车后座上的弗兰克一边简单地答道,一边无聊地看着窗外。收音机里播放着新闻,交通不太顺畅。
到家以后,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饭。电视里播放着滚动新闻,每个人都饿了。脱外衣的时候,弗兰克不小心把午饭盒摔碎了,碎片撒了一地。
这种情形太常见了,谁都猜得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很多人都过着这种紧张忙碌、很难应付的生活。我们需要处理不耐烦、失望、烦恼和愤怒的情绪,这种能力决定了我们怎么面对压力。这些细微的情绪产生以后,会逐渐累积起来,从郁闷变成狂怒,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好在这个时候,妈妈还能按捺住最初的气恼,试着控制局面。
她把笤帚和簸箕交给弗兰克,说:“没事儿,宝贝儿,把地上扫干净就好了。”然后,把晚饭摆上桌。妈妈来到弗兰克身边,鼓励他说:“地上差不多都干净了,来,我再帮你收拾剩下的垃圾。”她把地面打扫干净,弗兰克终于放松下来,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导向另外一种结果。摔碎午饭盒以后,弗兰克很可能大发脾气,嚷嚷着:“我讨厌这个盒子!我讨厌上学!”妈妈也有可能因此责备爸爸:“我还在做饭,你怎么回家也不管管孩子,就会扔给我?”或者责骂弗兰克“又是一团糟!你就不能小心点儿吗?”
 ……

商品评论(0条)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支付方式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