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您现在的位置:中华考试书店 > 其他书籍 > 文化 > 书籍介绍
以下商品同时被关注

推荐商品

三年困难纪事: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一

放大图片

  • 现价格

    ¥29.80
  • 定   价

    ¥29.80折扣:100折 立即节省:¥0.0
  • 评   价

    已有0人评价
  • 库   存

    缺货
  • 我要买

收藏人气:(0)
您可能对以下书籍有兴趣
1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
考试书店价:¥
立即优惠:¥

内容简介

近百位亲历者近百篇文章,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三年困难时期艰难困苦的生活和艰苦卓绝的奋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了这样的经历和精神,中国人民必定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

潘永修,1948年生,国家一级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郓城县文化馆专业作家,山东菏泽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已出版:小说集《鲁西南的风》(山东文艺出版社),长篇书信体小说《十年情书泪》(中国文联出版社),长篇小说《山东汉子》(百花文艺出版社),纪实文学《根在洪洞》(中国档案出版社),散文集《乡村情感》(新华出版社),长篇历史小说《大槐树移民》(中国文史出版社)等。现居北京。

目录

岁月蹉跎历沧桑
1961年我高考
难忘的岁月
忍饥挨饿的日子
怀旧也是幸福的
饥荒年月二三事
饥饿岁月留痕
灾年余生
中央国家机关是如何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的
久饱记饿
酸楚的记忆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三年困难时期纪事
回忆“三年困难时期”
假期琐忆
父亲的七个薯面窝头
猪嘴夺食
在生死分界线上
不忘艰苦岁月 珍惜幸福生活
别了,饥饿
那年那月
饥饿体验
回忆饥饿
到基层蹲点同过“五两关”
三年困难时期的代食品
唉,那个年月
回忆三件往事
尘封的感喟
艰辛岁月
刻骨铭心的三年
地瓜干地瓜干(外一篇)
三年困难时期我的家
荒年追忆
结婚琐记
五卜号备用券
“三年困难”实录
特殊的任务
储蓄艰难
票证年代
艰难的回顾
峥嵘岁月(下放日记)
又是洋槐开花时
忆过去看现在望将来
不堪回首的岁月
革命化的婚礼
幸福的经典意味
共和国的艰难岁月
苦涩的记忆
岁月的记忆
饿
大兴安岭的艰难岁月
留住记忆
在那三年经济困难的日子里
难忘的岁月
“左”风毁林千万顷百鸟飞来无处停
柳树叶红薯秧白菜帮
偷来的美餐
半筐萝卜一斤蒸肉一碗蚕豆饭
一把米一条命
忆年家坪
岳阳县扭转困难局面二三事
三两油票难坏了我
困难时期去当兵
三年饥荒中的一些事
在那“低标准瓜菜代”的时期
狂热的年代
在水族地区整风整社
走过艰难岁月
刻骨铭心的饿
三年困难时期的记忆
菜疙瘩
回忆三年困难时期的往事
三年困难时期的票证
后记

书摘插图

岁月蹉跎历沧桑
打开尘封的记忆,那段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岁月,仿佛又呈现在眼前。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遭遇连续三年困难时期。经济萧条,粮食匮乏,副食供应亦十分紧缺——鱼肉蛋奶以及糖果糕点等一律凭本凭票甚至是出生证明限量购买。为响应政府号召,爸爸的粮食定量从三十四斤减到二十六斤,妈妈则从三十斤减到二十四斤。由于我家人口多,我们兄妹七个当时正处于长身体的年龄,各自的那点粮食定量根本填不饱肚子。
  二哥对窝头的眷恋
为了把难以果腹的口粮算计好,免得吃亏空,爸爸亲自动手制作了一杆木杆秤,交给妈妈把关,按天把每一顿可吃的大米、白面、玉米面等约好斤两,绝不敢有半点差池。因为我们兄妹七个中仅半大小子就有四个,光吃粗粮都不够,哪还敢吃细粮。所以每个月妈妈都会把大部分米面票兑换成粗粮票。记得那时每天晚饭后,妈妈都要在临睡前做好第二天的早饭——玉米面窝头。而且这窝头也绝对是一两一个按人数做的。
这天又到了睡觉的时候,可二哥躺下老半天也睡不着,尽管晚饭后就着咸菜喝了两碗白开水,总算灌了个饱,可几泡尿下去,这会儿肚子又咕咕叫唤上了。他忍了又忍,终于悄悄从床上溜下地,蹑手蹑脚地掀开锅盖,对着诱人的窝头开了腔:“你馋我是不是,你再馋我,咬你信不信?”就见二哥边说边张嘴咬了两小口。那时候日子虽苦,可是妈妈的厨艺非常精巧,她粗粮细作,在每个窝头的尖顶部位摁上一个小坑,再往小坑里捏上一点红糖,这样吃起来格外香甜,也不觉得干硬。或许是二哥这两口下去一下把饥饿和馋虫都勾上来了,随着他“你再馋我,我就吃了你”的叫声,整个窝头瞬问被他吞下了肚。说真的,二哥的胆子也太大了点,这寅吃卯粮的事儿要是被爸爸知道了,大耳刮子肯定得挨上。第二天一早儿,爸爸和我们每人照常拿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窝头分头去上班上学,只有二哥咽了咽唾沫,毅然背起书包走出家门。这时,妈妈追了出去,硬是把本该属于自己的窝头塞到了二哥的手里……
  野菜充饥与妈妈的病
在最为困难的那三年里,爸爸妈妈为了一家人的吃食,真是愁白了头。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把所能人口的东西都拾掇来当饭吃。记得爸爸每次去昌平的叔叔家,回来时都要带回一口袋麸子,问或还有豆饼以及农村磨豆腐剩下的豆腐渣等。这麸子是小麦磨成面筛过后剩下的表皮和碎屑,也叫麸皮。妈妈将它兑入玉米面,再调剂着花样做贴饼子或是蒸窝头和菜团子。那豆饼、豆腐渣则要掺和到剁碎的白菜帮里,再撒上把盐,上锅熬成糊状,妈妈管它叫渣豆腐。记忆中这是我们平日里常吃的主菜。那几年,爸爸妈妈还常带我们兄妹一起到郊外剜野菜。当时我家住在广安门内的槐柏树街,而广安门外沿着护城河河岸的滨河路即是寻觅野菜的首选去处。野菜的种类不少,我们常能剜到的有荠菜、苦菜、苋菜、马齿菜、刺菜等五六种。随季节变换还要捎带着掐柳树芽、摘槐花、撸榆钱,甚至剥下榆树皮、杨树皮等用来充饥。后来已上初三的大哥承担起了带领弟弟妹妹们赴郊外采野菜的重任。印象里,每次过护城河都要从一处废弃的铁路桥上通过,两根并排的桥梁相距三四米,而每根桥梁的宽度大约仅够一尺,七八十米长的桥面上布满了错落有致的铆钉,桥下十余米处便是湍急的河水。大哥胆子大,走在桥上如履平地,我则小心翼翼一步一挪。记得最初两次,每当走到桥中间往下一看,两条腿软得再也不敢迈步,已到对岸的大哥只得返回来,拉着我的手走过后半程。而妹妹们都要大哥挨个给背过桥。1960年盛夏的一天,大哥爬到树上摘槐花,当爬到树梢高处时,脚踩的树权突然“咔嚓”一声断裂,大哥随树权同时跌落在地。万幸,只是胳膊腿有几处青紫,没伤到要害。怕妈妈担心,大哥还嘱咐我们,回到家里谁也不许提这事儿。
有道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我们一家人想方设法渡难关的当口,一天,街坊报信说西便门粮店来了白薯,妈妈忙把十斤粮票夹在一张五元钱纸币中,交给二哥让他先去排队。当时一斤粮票可折合换购五斤白薯,十斤粮票能换购五十斤。不料二哥去后排了不多时,白薯即已卖完。回来路过菜站见有处理的西红柿,便自作主张把五元钱给破开了。当他把找回来的钱和西红柿交给妈妈时,妈妈急切地问道:“那十斤粮票呢?”二哥闻听有些恍然,忙奔回菜站找寻,可哪里还有粮票的影子。“这不是要俺的命吗!”随着一声凄楚的叫喊,妈妈晕倒在地。这年是1961年,妈妈四十二岁。在那个粮食当命的年代,十斤粮票的丢失,使妈妈在焦急和自责中“作”下了高血压的病根。直到2007年她老人家八十八岁辞世,服用降压药就没停过。
  我十岁生日的祈盼
记得那时爸爸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加点或是到各地出差,有时候回来晚了,妈妈就给爸爸煮上一小碗荷包蛋挂面,再点上点儿酱油、醋和香油,看着闻着那叫香!但是当爸爸端起碗将要吃时,看到我们一个个巴望的眼神,又怎么吃得下去。结果大多是给这个吃一口挂面,给那个吃一口鸡蛋,真正能吃到他嘴里的没有两口。当时在我的小脑瓜里就琢磨着,哪天自己也能吃上一碗这么喷香而又高级的挂面呀。转眼问我的十周岁生日就要到了,我向妈妈提出了想在自己生日那天吃一碗荷包蛋挂面的愿望,妈妈也答应了。终于盼到了12月13日这天,中午放学回到家,我便让妈妈给我做生日面。没想到妈妈却说没有挂面,也没有鸡蛋。还数落我说小孩子家,哪有过生日的。看着哥哥妹妹们正在吃的家常饭——掺着麸子的菜团子和稀汤寡水的棒子面粥,我满怀的热切期待一下被失望的情绪所笼罩,不由得跑到院里号啕大哭起来。哭声引来了同院南屋的孙奶奶,当她问明缘由后,把我叫到她家,拿出了半绺挂面、一个鸡蛋外加一包大米花塞到我手上:“拿着,别哭了,奶奶给的。过生日应该高高兴兴的。快回去让妈妈给你做了吃。”(笔者注:当年一绺挂面两毛一分钱、一个鸡蛋五分钱、一包大米花四分钱。同院的孙奶奶一家五口,堪称当时的小康之家——孙奶奶在家照看孙子和孙女,儿子几媳上班,每月收入共计一百二十元。)在我五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十周岁生日和慈善的孙奶奶成了我终生难以忘却的纪念。
  沧桑历尽渡难关
三年困难时期,全家九口人就指着爸爸每月七十元的工资生活,妈妈操持着一家人的吃穿零用,那真正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把心都操碎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家里买菜,从来都是直奔撮堆打捆或论筐卖的处理菜,除非家里来了亲戚客人,那光鲜水灵的青菜几乎与我家绝缘。荤腥也难得一见,但大油和肥肉却不能不买,炼出的油用来炒菜,大油渣和肥肉渣还可用来蒸包子。而穿的方面,从裤褂到鞋帽,全靠妈妈自己做。而且多年都是哥哥姐姐替换下来的衣服和鞋袜,再给弟弟妹妹穿。那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衣服和鞋袜上很少不带补丁的。多少个深夜,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总会看到妈妈仍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针一线线为我们缝补衣衫。妈妈是个极要强的人,即便是打个补丁,也特别注意针脚的疏密和补丁的式样,旧衣服虽褪了色,但也要洗得干干净净,再熨得平平整整,以免我们穿出去让人笑话。
生活的艰辛与磨难,并没有压垮妈妈,反而使妈妈变得更加坚毅与豁达。为补贴家用,妈妈从街道合作社和附近工厂揽下了四五种加工活儿拿来家做。主要有纳鞋底、缝皮子(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零碎兽皮等手工缝制成手套、坎肩或皮衣)、折页子及糊纸盒等。纳鞋底、缝皮子技术要求高,质量要求严,因此这两样活儿妈妈都是亲手做。当时纳一双鞋底一毛钱,缝一件皮衣一毛五分钱。为了能多挣个块八毛钱,妈妈简直是豁出了老命,早起晚睡,没白没黑地干。而糊纸盒、折页子(印刷厂装订书籍的一道手工工序)这样简单的活儿,我们众兄妹放学或做完功课后都要上手干,一来是为妈妈爸爸分忧解难,二来也是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出我们的学杂费和书本钱。自揽下加工活儿后,家里就变成了车问,桌椅板凳和铺板都成了我们的工作台。记得妈妈给我们规定每人每天的工作量一般是,糊纸盒一百个或折页子一千张。因为糊一百个纸盒和折一千张页子的工钱一样,都是一毛钱。这样,四五种活儿干下来,全家每月能增加收入三四十元,妈妈的眉头也稍许舒展了一些。
 ……

商品评论(0条)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支付方式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