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您现在的位置:中华考试书店 > 其他书籍 > 传记 > 书籍介绍
以下商品同时被关注

推荐商品

台上台下张火丁

放大图片

  • 现价格

    ¥29.00
  • 定   价

    ¥29.00折扣:100折 立即节省:¥0.0
  • 评   价

    已有0人评价
  • 库   存

    缺货
  • 我要买

收藏人气:(0)
您可能对以下书籍有兴趣
1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
考试书店价:¥
立即优惠:¥

编辑推荐

丛芳艺苑族欣荣,赵系秋声别有情。应是传薪传续火,张灯会意谢高明。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奚派传人、著名书法家 欧阳中石
  目前戏曲界女演员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女性的美。古代女性有妩媚之美、娇柔之美、典雅之美和皮之美,演不出这些美可能是缺乏文化修荐的问题。……火丁演出了古典美,这很了不起。我喜欢火丁是因为她人老实,不狡猾。她外表是沉默的,内心却有一团火.追求艺术的火。
          ——粤剧大师 红线女
  她是有理想,有奋斗目标的。火丁很有发展前途,前面的路还很长,还要多下功夫。程派艺术,艺如其人。……学程派不仅要研究艺术,也要研究人。希望火丁能深入研究程派艺术的精髓,不断进步。
          ——京剧大师程砚秋之子 程永江
  一是我喜欢她的演唱,沉郁、深婉、洗丽、细腻,一个字,雅!二是我喜欢她、本人的仪表风度,朴素、大方、不饰于外而中秀自溢,一个字,雅!她的人雅,艺雅。
          ——北京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钱世明
  喜欢张火丁的人很特别,很多人并不是戏迷,也并不了解程派,他们或是被、她特殊的名字,或是被她含蓄内敛的气喷,抑或是被她低回幽怨的嗓音所吸引,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不少人虽然不懂程派,不了解程砚秋,但愿意从自己喜欢的火丁身上找到认同。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白燕升
  程派艺术之所以受人们喜爱,主要是由它的艺术个性所决定的。程派艺术不是晴空万里,而是淡云遮日;它不是不遗余力,而是游刃有余;它不是震耳欲聋,而是韵味无穷。它如南极的一座巨大的冰山浮于海上,露出水面者少,藏于水下者多。它含蓄、深沉,具有忧郁品格。它庄重、典雅,兼有哲学辩证法色衫。程派艺术在许多方面或就艺术本质而言,它与文学中的诗极为相近,可以说是“京剧中的诗”。
          ——张火丁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文艺迎来了春天,传统京剧重新登上舞台。作为一个传统京剧爱好者,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也许时间间隔太久,自己对传统戏剧的热爱已经与少年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不再有少年时代那种痴迷情结了。各种娱乐艺术门类的增加,已经使传统京剧在自己的艺术天地中占不到重要的位置了。

目录

前言
一 祖父爱上了文艺
 曾祖父是“奇人”
 祖父痴迷艺术
二 父亲进入演艺圈
 一场戏改变人生轨迹
 父子同台献艺
 父亲圆了梨园梦
 幸遇名师学丑角
三 诞生在“水房子”
 思女梦成真
 父亲两度历险
 张火丁名字的由来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举家迁廊坊
四 唱评剧爱京剧
 体验“江湖”生活
 痴迷京剧的情结
五 坎坷的考戏校之路
 三考戏校难如愿
 一个冒险的抉择
六 京剧启蒙老师王兰香
 独特的学艺生活
 打开京剧之门的“金钥匙”
七 天津戏校的学艺生活
 一封信叩开戏校之门
 戏校首位自费生
 师承李近秋习张派
 自学《坐宫》成“看家戏”
 南下四川初显身手
 师承渠天凰、张芝兰习梅派
 聆听关肃霜的教诲
 师承孟宪嵘习程派
八 师承李文敏
 考入战友京剧团
 师承名师,专习程派
 亮相京城
 随武丑泰斗津门行
 心系京剧方执着
九 拜名师技艺大进
 徐笠翁荐名师
 赵荣琛的关门弟子
十 首次举办专场演出
 宋任穷的关怀
 冯牧写前言
 专场演出“动”京城
十一 进入中国京剧艺术最高殿堂
 首演程派名剧《锁麟囊》
 众口皆溢美
十二 痛别恩师赵荣琛
 先师风范永留心间
 为恩师举办专场演出
十三 红线女识才爱才
 慧眼识珠
 羊城评赞
十四 当选中国京剧之星
 八星光耀菊坛
 “一个好角儿”
十五 新版《秋江》首次公演
 成功塑造陈妙常
 赴香港参加回归演出
十六 从“自学”《春闺梦》到“改造”《春闺梦》
 “悟”字当头
 “新”字于心
十七 宝岛台湾之行
 为程派艺术争辉
 拒演“红包会”
十八 强素质攻读研究生
 向新艳秋学《鸳鸯冢》
 成就梨园佳话
十九 专场演出轰动京城
 精湛技艺火爆市场
 “丛芳艺苑簇欣荣”
二十 古城西安“摘梅花”
 “艺术要靠观众给分”
 荣膺中国戏剧梅花奖
二十一 创演程派《白蛇传》
 演绎经典,挑战自我
 融入新的艺术理念
 轰动北大校园
二十二 津门行人气飚升
 接受天津戏迷的“考试”
 两次“忘词”仍精彩
二十三 专心继承探索发展
 为艺术插上“翅膀”
 毕业论文成范文
二十四 打造京剧现代戏《江姐》
 首部流派现代戏
 创新的“牵头者”
 成功塑造英雄江姐
 《江姐》搬上银幕
 赴德国科隆演出
二十五 京剧史上的首个工作室
 故乡行走红泉城
 新机制彰显活力
 火爆江城武汉
二十六 演绎京剧版《梁祝》
 “狂客”为角儿写戏
 自任导演出手不凡
 一座新的里程碑
二十七 视戏迷如上帝
 火丁“温暖”戏迷,戏迷“温暖”火丁
 “误落凡尘的仙女”
 戏迷追星的故事
二十八 公演《鸳鸯冢》
 饰演小家碧玉亦精彩
 活脱脱的小花旦
二十九 唱响人民大会堂
 超级人气,叹为观止
 38万元献爱心
 京剧振兴靠好角
三十 高沽的人品
 “非常难得的一个人”
 一个木象显孝心
 德艺铸戏魂
 成功的谜底
后记

书摘插图

一、祖父爱上了文艺
  张火丁的祖父张成林是张家第一个走向革命道路的。这位革命者自小喜爱艺术,不仅喜欢观看艺术,而且还身体力行,登台演出,成为张家第一位喜爱艺术者,他的喜好,也影响了后代。
  曾祖父是“奇人”
  张火丁祖籍济南章丘,这里曾诞生了中国最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在清代咸丰末期,张火丁的先祖张正在当地生活困顿,无法维持,便带领一家十几口人闯关东,当时并没有目的,一家人漫无边际地走着,一边走一边行乞。当时先祖张正认为关东土地多,只要舍得出力流汗,总能养家糊口。当他们一家人走到辽宁省昌图县城西大波林子村时,看到这里还有生存空间,便落户在大波林子村,靠给有钱人打短工维持生计。太祖张庭英因家庭困顿,无钱娶妻,三十多岁了还是孑然一身。此时,村里一大户人家有一位姑娘,由于找对象过于挑剔,都二十五六了,还未嫁出去。现在二十五六的姑娘未出嫁者比比皆是,但在当时,却是一个“老姑娘”了,是一个不容易找到婆家的“老大难”了。正因为这样,上天把缘分赐给了光棍张庭英。这位曲姓姑娘“下嫁”给张家,后来生下了张火丁的曾祖父张显。张显在长成小伙儿后,身高在一米八以上,身材魁梧健壮,力大无穷,被当地人视为“奇人”。有一次,张显肩挑二百多斤重的东西,要过一座独木桥,当时跟随的五弟胆量极小,看到滔滔的河水,头脑发晕,心慌肉跳,不敢行走。于是,张显背上背着弟弟,肩挑200余斤的重担,从容地走过了独木桥。当时瓜园买瓜论挑不论斤,只要你有力气把瓜从瓜地里挑出去,瓜就归你。张显不用扁担,而是找来一个大粗杠子,用秫秸编了两个大篓子,将数百斤的瓜挑出瓜地,结果五个人才将这一担瓜运走。张显力大无穷,饭量也十分惊人。他一餐能吃二十多个大馒头。由于他饭量太大,一般雇主都不愿雇他,因此生活依旧拮据。后来张显到吉林省通榆县西艾力做长工,在那里找到了出路,于是把昌图县的亲戚全接了过去。后来,张火丁的祖父张成林就降生在西艾力。
  祖父痴迷艺术
  西艾力是盐碱地,庄稼收成不好。张显给人家做长工,人家又不给房子住,生活很难维持。于是一家人继续向北行进,最终落脚在吉林省洮南县。张火丁的父亲张一便诞生在这里。那时张成林在洮南县城以打短工谋生计,他学了成衣匠(裁缝)。这时,张成林有机会接触小市民,成为他热爱艺术的起源。在学成衣匠的同时,张成林还给东家买菜做饭。无论什么社会,无论人有多穷,但他们对娱乐的喜好是不会泯灭的。张成林年轻时爱听戏和唱戏,他经常参与一些文娱活动,如听评书、扭秧歌等,这恐怕就是张家的艺术起源。张家涉入娱乐圈是自张火丁的祖父张成林开始的。张成林痴迷艺术,但张火丁的曾祖父张显却对此十分不屑,以为儿子是不务正业,张成林为此时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但张成林无法割舍对文艺的喜爱,而且在他的影响下,二弟张成春、小弟张成富均喜欢上了文艺。一个儿子喜欢艺术就够烦的了,如今三个儿子都爱上了艺术,张火丁的曾祖父也十分无奈,只好听之任之了。
  日军侵略东北时,疯狂地抓劳工。张成林与二弟张成春均当过劳工,那种日子真是暗无天日,苦不堪言。那时流行一种传染病,张成林被感染,生命危在旦夕。丧心病狂、灭绝人性的日本侵略者一看病人不行了,就将人装在木箱内,然后就抬到后山,浇上汽油进行焚烧。这天,命悬一线的张成林也被装在了木箱内,也许张成林命不该绝,在准备将他抬到后山进行焚烧时,突然间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此时主管焚烧者说,先把箱子放在这里,等下完雨再烧吧!当时钉的箱子很简陋,有很大的缝隙。在箱子里面的张成林被冰凉的雨水一浇,居然清醒了过来,但他干着急,无法从箱子里出来。待到雨过天晴之后,焚烧者准备抬箱子焚烧张成林时,突然发现他还活着,便打开箱子将他抬了出来。张成林踏了一下地狱门槛,居然又死而复生,那真是个奇迹。真应该感谢上天那场及时雨,否则,张成林一命归西,便不会有张一,更不会有张火丁了。
  在解放战争时期,张成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某担架队任队长,参加过著名的锦州战役,后来转业到了地方后,在区上担任公安助理,参加过土改和剿匪。张成林成为张家第一位走向革命道路的人。由于在革命队伍的锻炼,他学到了文化知识,告别了文盲。张成林爱好文艺的初衷依旧,只要有机会,他就要参与文艺活动。1950年过大年,张成林决定办一支秧歌队。这时张火丁的父亲张一已经九岁了,也成为秧歌队的成员。这样,张家两代四口人成为秧歌队的成员,张成春担任秧歌队的头,他男扮女装,扮成《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其余人便扮成《打渔杀家》中的人物。张成林扮演萧恩,张成富扮演萧桂英,张火丁的父亲张一扮演教师爷。大家踩着高跷,扭起了秧歌,吸引着大批观众齐声喊好。这是张家首次出现在表演行列里,这时的张一已经上学读书了。
  张一受父亲张成林的影响,自小喜爱艺术,痴迷艺术,并显示了不俗的艺术潜质。他考进了戏校,进入了演艺圈,成为张家首位与艺术结缘的人。先后从事评剧、吉剧、京剧的他,显示了较高的艺术素养,这为张火丁从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场戏改变人生轨迹
  有一次,张一扭完秧歌回到家中,家里来了客人,说吃完饭去看戏。那时张一还不懂什么是戏,但十分好奇,他也想跟着大人去看戏。张一对奶奶说:“奶奶,我想跟着爹去看戏!”奶奶说:“孩子,去吧!”这天上午说去看戏,戏是晚上开演。张一一天坐立不安,不敢离开家,也不敢到外面去玩耍,怕大人不叫他自己走了。晚上,张一终于随着父亲和叔叔去看戏了。当时演的是评戏《杨二舍化缘》,这出戏很长,演完后回家快半夜了,张一兴奋得睡不着觉,戏中的情节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浮现在他的面前。太精彩了!太过瘾了!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事!都说长大了干这个那个,我长大了啥也不干,就干这个!
  一出《杨二舍化缘》激起了张一对戏剧莫大的兴趣,剧中的各个行当、各种表演形式,令张一如痴如醉,使他深深地迷上了戏剧艺术。这时,张一要自已演戏了。小家伙找来一块破布,缠在手腕上当水袖,组织一帮小伙伴唱着玩。张一看了一次戏,就成了小戏迷,每当听说演戏的信息,他便变着法去看戏。一向诚实的张一为了达到看戏的目的,不得不开始撒谎。每当有戏时,张一便对奶奶说:“奶奶,我出去玩了!”奶奶说道:“去吧,别贪玩,早点回家!”这时的张一如同脱缰的野马,飞也似的向剧院奔去,五六里地用不了半小时就跑到了。别看洮南县这个戏院不起眼,但像京剧大家李万春等不少名角都去演出过。由于张一当时手中无票,自然被拒在戏院门外,这时张一便贴着门缝听,等到晚上九点半,看门的离去了,张一便站在戏台旁边驻足观看,一边看一边心里乐,太精彩了!小家伙在心里暗暗说道,啥时自己能上台演出,那该多好啊!张一有演戏的天赋,好多戏他听常了,就会唱了。这时的张一,为了达到偷偷去看戏的目的,在家里变得勤快起来,主动地帮家里干活。父母有时大惑不解,这孩子怎么突然变得勤快起来了呢?岂不知儿子是为了看戏。时常看戏又迷戏,自然会影响学习成绩,但张一不管这些。只要有戏看,自己就幸福、就快乐!
  1952年末,黑龙江戏校去洮南县戏院招生,在城里还张贴了招生布告,招的是京剧演员。张一得到消息后,前去应试。唱戏是他心中的梦想,他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主考老师问他:“小家伙你干啥来了?”“我来考试。”“你父母让你来吗?”“让!”“小家伙你会唱京剧吗?”“不会,我只会唱评剧。”“那你就唱一段让我们听听!”张一长得虎头虎脑,显得挺可爱,招考老师对他很有好感。有过艺术经历的张一并不怯场,他唱得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挺有味儿!令主考老师颇感惊奇,于是当场拍板,说道:“小家伙,你被录取了,回家准备一下,10天后还到这里来,别忘了拿行李。”这时,张一的心里真是乐开了花,梦想即将变为现实,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

商品评论(0条)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支付方式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