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您现在的位置:中华考试书店 > 其他书籍 > 传记 > 书籍介绍
以下商品同时被关注

推荐商品

叶挺:将军传

放大图片

  • 现价格

    ¥38.00
  • 定   价

    ¥38.00折扣:100折 立即节省:¥0.0
  • 评   价

    已有0人评价
  • 库   存

    缺货
  • 我要买

收藏人气:(0)
您可能对以下书籍有兴趣
1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
考试书店价:¥
立即优惠:¥

内容简介

叶挺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追随孙中山革命,参加国民党和粤军,为保卫孙中山,打倒军阀,统一中国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24年,他在苏联留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参与组建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为培养这支劲旅和支援广东西江农民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独立团斩关夺隘,屡建奇勋,为四军赢得“铁军”称号,他本人被誉为“北伐名将”。大革命失败以后,他率部队参加领导了南昌、广州两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失败以后,他遭到国民党的通缉,又在我们党内受到错误清算,因而愤然出走,在国外和澳门过了十年流亡生活。抗日战争时期,他又参与组建新四军,出任军长,深入敌后,对日作战。但又在皖南事变中蒙受不白之冤,被关进牢房。抗战胜利后,他被营救出狱,却又在赴延安参加整军会议途中,坠机殉职。叶挺一生中有过许多辉煌胜利,也遭受过许多失败挫折。他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无比坚定,无比勇敢。他那临大难而不惧,临大节而不苟的崇高品格,尤其令人感佩。

作者简介

段雨生,1929年生,吉林临江人。194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编辑、记者、文艺创作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创作组副组长等职。1984年离休。曾参加《星火燎原》和总政治部主办的《解放军30年征文》编辑丁一作,并任广州军区征文组组长,为老一辈单命家代笔撰写和编辑了大量回忆录。创作有大批散文、特写、小说和报告文学,发表于各报刊。已出版散文集《边境散记》、报告文学《欧阳海》、长篇小说《长白风雪》等书。1994年因病辞世。曾荣获解放奖章、胜利功勋荣誉章。

目录

序 风雨同舟战友贤
上编 浩气展虹霓
 顽童淘,为父好操劳
 童年就知愁,盼梨熟
  我家的稻谷,为什么要送给人家?
 书中哪有黄金屋?逃离书屋编鸟屋
 人要上进叶上挺
 讲岳飞、说香港,新派教师新思想
  汝有何功德?端坐享烟火
 纵身上供台,菩萨胡须揪下来!
  开除学籍父着忙,快快去圆房!
 男儿何不带吴钩
  保送额已空,能否变通?
  陆军预校结同窗,武昌街头讲兴亡
  道德为旨悟当先,论辩《新青年》
  家母辛劳慈且贤,儿贫入葬难
  贫寒族亲远,笑面不借钱
 中山元帅警卫团
  邓演达,荐叶挺,邓铿喜相迎
  蒋介石,搭船走,临岸寻花柳
  司令既拥兵,总统调遣何须听!
 总统府前突围战,国母竟流产
勤跑姑娘邻居家,“欲擒故纵”用兵法
黄春贤,探夫失意间
 为党创武装
苏军教官刮目看:叶挺将才未可限
陈独秀,管分配,名单一读很干脆
党要指挥枪,叶挺当团长
强化军训近极限,兵精须苦练
 拍马整乾坤
  豪绅民团袭农协,率兵去解决
 “天灵灵,地灵灵”,遇见叶军全不行!
 老蒋军中闹共产,全赶!
 北伐先遣战江南
  酷暑远征行路难,五岭九峰山
  竟以一团胜四团,叶挺威名传
  佯攻相机变主攻,率军入醴陵
  先锋勇士多死伤,火线扩军忙
  强渡汨罗克平江,越战兵越强
  北伐将领多畏难,再点独立团
 壮岁旌旗拥万夫
 请向导,涉险道,奇袭汀泗桥
  破竹乘势兵不停,抗命取咸宁
  健儿血战贺胜桥,吴帅弃车逃
  战士城垣半死生,宠将称入城
  坑道督军掘进忙,挥师下武昌
 昨夜西风凋碧树
  共产将士作牺牲,流芳怎不行?
 “牛打天下马作官”,叶挺升迁难
  总司令,青红帮,皆为政变忙
  “五大”会议警卫森,乎叛夏斗寅
 前波未平后波生,“讨蒋”乱了营
 叶、贺联兵闹南昌
 得知起义叶第一,九江军情急
  “倘若兵暴不成功,最好别发动”:
“起义计划快普及,无法守机密”
贺龙表态最明朗,仅是没入党;
若有意见跳起争,恩来知叶挺
贺龙打响第一枪,义军夺营房;
叶部猛攻敌乱套,忙吹“敬礼号”
朱德“留客”笑微微,荣臻鸣枪吓发奎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马不拖碾强牵来,前头跑了蔡廷锴
主力迷路兵不足,忙把长枪发伙夫;
伯承见过将领多,叶挺临阵最沉着
汤坑折兵过一师,饭是哭着吃
败走流沙护周公,起义留火种
工农红军总司令
叶剑英,巧周旋,保住主力教导团;
南昌兵败广州来,任凭党安排
今天举事昨日到,敌情我况怎知道!
李云鹏,带人枪,先除坐探朱勉芳;
张太雷,到营地,宣布广州大起义!
叶司令,率两连,敢缴敌军炮兵团;
广九站,攻不下,调炮几发就轰垮
长堤军部火力强,擒贼未擒王;
转攻为守叶主撤,外行没通过
敌军反扑已合围,书生仍开会;
水溺、活埋报复狂,叶挺再逃亡
下编 断雁叫西风
莫听穿林打叶声
起义失败搞“清算”,叶挺遭批判
楼台近水时沐猴,冤诉向谁投!
欲将沉醉掩悲凉,柏林苦流亡
料峭春风吹酒醒
捡食弃菜不自哀,尚思起义攻炮台
老蒋下毒手,法律依据何须有!
 抗倭火连天,兵家日月闲!
 何妨吟啸且徐行
 两间余一卒,荷戟不彷徨
  福建扯旗喊“讨蒋”,兵来无人挡!
 “何不以盐换山货”?叶挺善“教唆”
 但用东山谢安石
 游击队,蒋头疼,陈诚保荐事准成
  北上延安谈国事,只听“军长”无“同志”
  争得编制和粮饷,买马招兵忙
  “蒋公好龙”亦是假,叶挺真风雅
  游击健儿铁铮铮,瘦骨带铜声
 将军何事锁眉头
  东进、南下大问题,叶、项生分歧
  项受局限、叶脱党,决策受影响;
  叶主军事、项抓党,中央好主张
  名将回乡打游击,国共双方不同意
  周恩来,送叶挺,解决争端上云岭
 云岭山中雨初晴
  周恩来,善安排,皆向军长敬酒来
  “说明书”、“讲话稿”,现代建军境界高
  高敬亭,功绩大,竟据老蒋电令杀!
  守军拒进城,强行;县长上名片,不见!
  沙场英烈时追忆,清夜暗雪涕
  四军穷,兵饥卖马彭雪枫,捉蛙待客话叶挺
 君去后,惆怅还依旧
  蒋压迫,项不和,将军忧虑多
  积怨深,肝火盛。只因蒋司令
  当军长,情绪低,末忘“讨”军需
  周思来,代叶挺,修书收辞呈
  军情急,同室操戈严相逼
  堪惆怅!抗日三年第一仗
 白日秦兵天下来
  磨刀霞霍向皖南,军长心如煎
“两个轮间一粒沙,上挤又下压”
关键时刻,项英误决策
定北撤,良机过;三路分兵,彼此难照应
军长命令,还需副军长批准;
四面虎狼正合围,“民主讨论”开长会!
大军忽东复转西,摸黑“打游击”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叶挺如果临阵走,枪在你们手”
项英离队影响坏,醒悟即归来
“指挥错,挺负责,拼死赎其过”
“交涉恐无望,突出重围,仍北上”
棋局坏,高手也无奈
深夜到,石井坑前,嘹亮冲锋号
“生擒叶挺赏十万”,骗局自揭穿!
“北伐名将”一昙花,常败愧国家!
明知是陷阱,为救部属亦前行
可怜项英,用人不察竟牺牲
赍志困狼窝,壮志蹉跎
“罪在老蒋非项英”,楚囚据理争
心境苦涩激《囚语》,自由方剃须!
卖掉相机济部属,火炉砸叛徒
“若得部属皆放还,引颈就戮无怨言”
牧羊思苏武,留胡节不辱!
徐娘虽老尚多情,介石太聪明!
宁甘斧钺不降曹
叶挺《囚歌》悬曰月,蒋家“活棺”荒山丘
不食老蒋“嗟来餐”,羞煞陈长官
费用支借清且廉,拒绝多收钱
山重水复暗花明,党未忘叶挺
屡劝叶作官,司令茶桌底朝天
 衣带渐宽终不悔
《新华日报》藏在身,和党紧贴心
进山居茅屋,省米两石五;
 贫急押首饰,不讨蒋家粟!
  做人就要有骨气,别怕恶势力;
  “独望天边秋月,蛾眉犹自弯弯”
 兄妹逃,特务追,车夫救助跑如飞;
  “萧何”码头追“岳飞”,何尝能领回?
 杜宇一声春晓
 囚来愈显骨铮铮,可怜白发生
  主席慎重改电文,入党胜新婚
  “五年囚禁思既往,决计重入党”
  代替恩来去整军,延安托重任
 江南月,圆缺几时休!
  万里长空送归雁,雨雪黑茶散流霞
  断雁凄怆叫队群,宝塔延河迎归魂
 彗星闪闪划长天,气节孤忠万古传
后记 寻找真实的叶挺
附录
 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日子
 被迫参加和自动脱离南昌起义军的经过
 贺锦斋缴械
 聂荣臻谈南昌、广州起义失败教训
 李一氓谈皖南事变、叶挺与项英、项英问题
编辑的话 读叶挺,振人生

书摘插图

顽童淘,为父好操劳
重年就知愁,盼梨熟
叶挺的故乡,是在广东省惠阳县淡水镇周田村。
周田村北接岭南重镇惠州市,南滨南海良港大亚湾,西邻香港,隐掩于一片起伏开阔的丘陵之中。这是一个绿树成荫、溪流纵横的美丽山村:村北,耸立着海拔400余米的乌石鼓峰,形成一堵天然屏障;村南,丘陵起伏,连绵不断,一直延伸到南海之滨。
这里,参差错落地散布着十几个自然村,叶挺祖居的那个村子叫会水楼。这是因为,有两条从山间潺潺而来的清澈溪水,在村前汇合后又向淡水河奔去。先后来到这里的农民,陆续盖起了房舍,他们心爱这依山傍水的地形,便把几间普普通通的屋子,叫做“会水楼”。
周田村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全村人都讲客家话。据考证,客家人原是中原地区南下广东定居的北方人。这个由北向南的大迁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明末清初,进入广东梅县、兴宁、大埔一带的客家人,又向地处海疆、发展较迟的惠阳地区搬迁。祖居河南叶县,辗转迁至梅州、兴宁等地的叶挺祖先,就是由兴宁南迁,来到归善县(即今惠阳县)淡水镇周田村的。
客家人来到淡水,也把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带了过来。他们开荒垦地,种植水稻、红薯、甘蔗、水果,建立榨油、榨糖作坊,凭借着辛勤的劳动发展生产,繁衍子孙,在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的南疆自耕自食地生活。
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后,由于清朝政府对外屈服帝国主义,对内加紧剥削压迫,和不可抗拒的阶级分化的进一步加剧,离香港不远的东江下游农村的封建性自然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那时的周田村,百业凋零,农户破产,人们卖儿卖女,啼饿号寒。破产的农民离乡背井,从大亚湾,从香港,坐上信风船漂洋过海到马来亚、新加坡,或转往美洲,去谋求生存。
叶挺就是在周田村十室五空、一片破落的衰败年代,降生到人世来的。
1896年9月10日,也就是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周田村会水楼农民叶锡三的家里,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叶挺。他是叶锡三的后妻吴氏生下的第二个男孩子。锡三按照家族晚辈都以“为”字排名的规矩,给他起名,叫“为询”,字“希夷”。(希夷,语自《老子》,“听之不闻名日希”,“视之不见名日夷”。语意是力图摆脱尘世困扰,追求一种虚寂玄妙的境界。——本书中楷体字为责编注)
衰微破败的叶锡三家连生贵子,显出了人丁兴旺的势头,在周田村的叶姓贫苦人家里,引起了惊动。远近的亲友们按照客家人的习俗,带了活鸡红糖前来贺喜;叶锡三喜出望外,端出传统的辣姜鸡肉糯米老酒,殷切款待。人们喝着叶家精制的“鸡炒酒”,谈着吴家妹子过门后给锡三带来的吉祥话,喜气洋洋,欢闹了一场。
叶锡三早年的原配夫人是黄氏。黄氏来到叶家,伴着苦水顶家度日,生有四男两女。但由于社会不宁,家道贫穷,身体虚弱的为谟、为洪、为盘等三个儿子,到惠州城里看亲戚,在城隍庙里被面目狰狞的罗汉神像惊吓,得了重病;送到邻村做童养媳的那个小女儿,也因身染痼疾,无钱医治,两年之内四个孩子相继夭亡,锡三夫妇为此受了莫大打击。体弱多病的黄氏眼见六个孩子,只剩下长女叶英和长子为谦,生怕再有个三长两短,叶家的香烟难以为继,终日忧郁,得了瘫痪病,卧床不起了。
这位深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了几十年的农家妇女,奄奄一息的时刻,还在为叶家的败落而焦虑。她告诉锡三,她今生再不能为叶家出力了,希望锡三再娶一个适合的女子,为他多生几个儿子,和他一起,把败落的家业振兴起来。
锡三望着可怜的妻子,流着眼泪说:“你为我家操劳了半辈子,如今得了这样的重病,我怎能像财主们那样,忍心纳妾?”黄氏说:“我命薄,连累了四个孩子不能长大成人。为叶家家业着想,你应该再娶一个妻子。我们本是穷苦人家,怎能把人家的女儿作妾待?你再娶个好女子,我和她姐妹相处,不怕叶家的日子兴旺不起来。”
锡三很感激黄氏的通达。为家族的兴旺,为造福子孙后代,他按照黄氏的指点,请了媒人,从东莞县农村找到一位姓吴的姑娘,择取吉日良辰,娶了过来。吴氏年方十八,整整比锡三小了28岁。叶家族谱上所载锡三“原配黄氏,副配吴氏”,而未记为“嫡配、庶配”,即缘于此。
吴氏过门一年,便生一子,那是叶挺的胞兄为诏(又名秩平),过了六年,又生了叶挺。叶锡三和亲友为他家添丁增口高兴,但不幸的是,心地善良,受尽人生苦难和病痛折磨的黄氏,在看到叶家初露希望之光之后,心安理得地合上了双眼,与世长辞了。
以后吴氏又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即是叶锡三的九女叶珠、十子为谋(又名辅平)和十一女叶香。在叶家的十一个子女中,叶挺排行第八,弟妹们叫他八哥,侄儿们喊他八叔。
叶锡三的青年时代,正赶上淡水地区经济衰退。他曾随乡人渡海到马来亚,在当地的种植园里做过几年工。后因在人地生疏的异国他乡很不好混,便又回国还乡,从事耕耘。他在家屋对面的小山岗上,开辟了一片20多亩的果园,种植祖先从梅县、兴宁移来的优质沙梨树,以及桃子、李子、荔枝、龙眼、橄榄等四时水果。由于周田村是沙质土壤,特别适合沙梨生长,他又精于品种改良,他种的沙梨果大、皮薄、肉脆,色泽金黄透亮,远近闻名,畅销国内外市场。
叶锡三还有一手祖传的医术。据叶氏家族谱记载:叶挺祖父(名汉初,字沛林)的为人是:“公性敏杰精,每考一艺,直穷底蕴,生平最见长于医术。其见于医术者洞明脉理,着手成春。间有病而贫困者,开方施药,不受分文。不讳之日,通族皆来吊奠,并题‘泰山其颓’以诔之。”
锡三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又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学过一些医学药理。他还爱好地理天文,钻研种植技术,虽在医学上不及父亲功底扎实,但知识面较广,堪称当时自学成才的一个农村知识分子。他遵循“救困扶危,乐善好施,利人利己,其后必昌”的家训,在村里继续开办着先父留下的一间号称“锡宗堂”的小中药铺。经营中草药和丹膏丸散成药,也照着先父对贫困者“开方施药不受分文”的惯例,给予穷人以优惠。他还时常运用自己的地理天文知识,使用罗盘,帮助乡人看风水选定屋场,指点坟穴。
但时势艰难,叶锡三既种果树又开药铺,也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租种地主的11亩水田。按客家人的习惯,农田耕作主要靠妇女。叶挺的母亲吴氏,就是一个典型的广东农村担负着沉重耕田和家务劳动的农家妇女。她有一副坚硬的肩头,两条粗壮的腿,光着一双未缠过的大脚,“上山能砍柴,下地能耙田”。田里家里的活计,全靠她和儿媳们分头来做。
叶挺的孩提时代,是在母亲的背上度过的。还在蒙昧无知的时候,他就从母亲背后的背兜里,看着母亲挖土、浇菜、喂猪、舂米;稍大一些,又坐在田埂上,看着母亲撒种、插秧、耘田、割禾。母亲白天做田间的活,晚上回到家里还要煮饭做菜,为大人孩子们浆洗缝补。她还会磨豆腐,做豆豉(chi,豆豉是种调味品),腌咸菜,蒸米酒……在叶挺的幼小心灵里,母亲就是世上最能干的人。
叶挺家租种地主的水田,每年的租子,要交稻谷36石。将近一半的收成被地主收去以后,全家人在大多数日子里,只能以稀粥和红薯充饥。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叶挺一班兄弟姐妹,都盼着梨熟。夏末秋初,父亲精心培育的沙梨,还有龙眼、橄榄等应时佳果,都下来了,大人们把这些水果挑到离家5公里的牛郎径,从那里装船,沿淡水河顺流而下,送到惠州府去卖,再买回粮食和油盐糖酱来。如果能卖上好价钱,父亲就会买回来几斤肥猪肉和咸鱼,这时母亲就会每天煮一顿干饭,炒两个有肉的菜,再蒸些咸鱼,让全家人吃顿好饭,改善一下生活。
  我家的稻谷,为什么要送给人家?
幼年的叶挺虽在农村,但长得却很白静。圆圆的脸庞,一对聪慧的大眼睛,清明透澈,像一个腼腆俊秀的小女孩。他生性好动,对周围的事物,怀有童年特有的好奇心,对父母从事的耕田种果劳作,兴趣尤浓,必欲探索内中奥秘。
叶挺懂事以后,对事总要问个“为什么”。他5岁那年,看到自家收割的黄澄澄的稻谷,大担小担地被挑出去,送进地主的粮仓里,便噘起小嘴问父亲说:“我家收的稻谷为什么要送给人家?”父亲说:“田是人家的,耕人家的田就要交田租。”叶挺又问:“他家有田,为什么自己不耕?”父亲说:“耕田辛苦,有钱人家都不做的。”叶挺再问:“我家不怕辛苦,为什么自己没有田?”父亲被问烦了,生气地说:“你就喜欢刨根问底,等你长大以后就会明白了。”
 ……

商品评论(0条)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支付方式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