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您现在的位置:中华考试书店 > 其他书籍 > 旅游 > 书籍介绍
以下商品同时被关注

推荐商品

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

放大图片

  • 现价格

    ¥38.00
  • 定   价

    ¥38.00折扣:100折 立即节省:¥0.0
  • 评   价

    已有0人评价
  • 库   存

    缺货
  • 我要买

收藏人气:(0)
您可能对以下书籍有兴趣
1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
考试书店价:¥
立即优惠:¥

内容简介

中山陵可谓现代中国历史记忆的重要亮点,历经20世纪中国政治、社会的剧烈变迁,始终是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本书秉承中国史学的叙事传统,融会当代新文化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从陵墓、葬礼和纪念仪式等方面考察了孙中山身后形象的塑造过程,并将之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民革命和“党治国家”体制建立过程结合起来分析,在娓娓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了现代中国政治文化变革进程当中一个相对隐晦的侧面。

目录


导 言
 一 从生前到死后:孙中山研究的视角转换
 二 事件:文化史研究的可能路径
 三 政治史研究的“文化转向”
 四 回到叙事:历史学的修辞
 五 本书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再造民国:孙中山的革命遗产与国民党的政治策略
 一 再造民国:晚年孙中山的革命遗产
 二 盖棺论未定:歧异的“中山”形象
 三 国葬还是党葬:另一个领域的斗争
 四 从肉体的安葬到身后形象的塑造
 五 小结
第二章 内部整合:葬事筹备处的沿革与国民党阵营的权力重组(1925~1929)
 一 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的结构与功能
 二 葬事筹备处与国民党中枢当局关系的演变
 三 小结
第三章 工程与政治:中山陵的征地、设计和修建
 一 陵墓征地:国家与民众,中央与地方
 二 陵墓设计方案竞征:国民党政治形象的文化传播
 三 陵墓的修建:国民党、专业人士与建筑商
 四 小结
第四章 开放的纪念性:中山陵的建筑精神与符号内涵
 一 纪念与象征:墓址选择的政治文化内涵
 二 开放的纪念性:建筑精神的构想
 三 空间感和艺术风格:建筑精神的实现
 四 小结
第五章 “党治国家”、仪式和政治:1929年的孙中山奉安大典
 一 奉安大典的组织支持:“党治”体制的缩影
 二 奉安大典的宣传:“党治”权威的推广
 三 奉安大典的礼仪和场面:“党治”秩序的象征性表达
 四 “奉安”中的异音
 五 小结
第六章 从“总理”到“国父”:新式国家偶像的树立
 一 “总理遗教”的独尊
 二 “总理纪念周”
 三 中山陵谒陵活动
 四 “国父”名分的确立
 五 汪伪政权的“国父”崇拜
 六 “所以纪念中山之道”
 七 小结
结 语
图表索引
 一 插图索引
 二 表格索引
征引文献
 一 基本史料
 二 中文著作(含译著)
 三 中文文章
 四 英文著述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再造民国:孙中山的革命遗产与国民党的政治策略
1925年3月12日,一直致力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孙中山,不幸病逝于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遗嘱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孙中山是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他曾经和别的同志一道,从无到有,缔造了一个中华民国。但从一开始,他就对这个“民国”不满意,因而一直致力于对它的改进,最后干脆将其撇在一边,打算另起炉灶,再造一个新的中华民国。可是,革命尚未成功,他就先行逝去,只留给后人一个关于国家再造的理想,以及一个不无争议的形象。伟人其逝,四方耸动。作为对手的段祺瑞政府、作为信徒和追随者的国民党人,各有不同的因应策略,由此引发了一场“国葬”还是“党葬”的争端,开启了现代中国历史上一场独一无二的“丧葬政治”运作。
  ……

商品评论(0条)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支付方式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