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您现在的位置:中华考试书店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书籍介绍

申论写作专项突破/2009年经报版.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突破系列教材

放大图片

  • 现价格

    ¥48.00
  • 定   价

    ¥48.00折扣:100折 立即节省:¥0.0
  • 评   价

    已有0人评价
  • 库   存

    缺货
  • 我要买

收藏人气:(2)
您可能对以下书籍有兴趣
1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
考试书店价:¥
立即优惠:¥
编辑推荐
专家团队打造,针对专一需求,提供专业辅导,实现专项突破。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突破系列教材》之《申论写作专项突破》。结合最新考试大纲和近两年申论真题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几大趋势:阅读量和难度逐年加大,更加注重考生个人的观点、思路和解决方案;命题的内容越来越关注社会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考生提出的个人见解和对策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更为突出;“三段论”式的模式不再受到青睐,对概括能力的考查成为重点,尤其注重考查抽象概括能力。在准确把握近几年命题趋势的基础上,我们精心编写了此书。具体来说,本书具有以下特色和优势:
体例独创:为了帮助考生把握申论命题规律和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精心选取了近年来各个领域的热点事件和焦点现象作为素材,采用了不断深入和拓展的“问题概括+对策措施+精品例文+预测试卷”体例进行编排,让考生对热点问题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资料详实:本书所选热点问题,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科学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25个专题来进行划分,从宏观政策到具体问题,从大政方针到民生焦点,全面而有针对性地概括分析了当前热点问题。
专项突破:本书在针对每个热点问题提出“对策措施”的同时,还理论联系实际,精心选编了相应内容的“精品例文”。除此之外,还对每一专题进行强化训练,原创出“预测试卷”,并给出了参考答案及相应范文。有利于考生在增加实战经验的同时更灵活地掌握热点问题,实现“专项突破”。

目录
专题一 抗灾救灾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1.汶川地震灾害救援最大难点
2.汶川地震灾害救援存在的问题
3.南方抗击冰雪灾害工作暴露的问题
4.抗击冰雪灾害启示录
5.我国减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1.如何构建非战争灾害民防救援体系
2.如何完善重大灾害救援制度
3.构筑灾害救援空间保障体系
4.为提高国家综合减灾能力,“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完成好八方面的建设任务
5.公共安全教育是最好的灾害救援
 第三节 精品例文
  反思震灾也是抗灾救灾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1.收入差距大的问题比较突出
2.收入分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居民收入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长
4.就业形势严峻是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5.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6.“三农”问题依然是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最大发展难题
7.社会安全网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8.教育不平等将影响我国的长期发展与和谐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1.加大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力度
2.对教育不公平问题采取的策略
3.社会安全运行的对策
4.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措施建议
 第三节 精品例文
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三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1.正确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
2.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和原因
3.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及原因
4.全民普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5.物权法焦点解读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1.加快法治化进程的措施
2.加快新农村法治建设的措施
3.普法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第三节 精品例文
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四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1.道德信仰危机的主要表现
2.道德信仰危机的根源
3.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
4.网络道德问题
5.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的危机
6.社会缺乏诚信精神的表现及原因
7.医师职业道德缺失
8.当今社会见义勇为精神匮乏
9.青少年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10.农村思想道德问题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1.社会诚信建设措施
2.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观的导向和培养
3.道德信仰危机的扭转
4.加强大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5.医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6.青少年思想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7.农村思想道德问题的解决对策
8.当今社会见义勇为精神匮乏的解决对策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五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1.文化中不和谐部分的表现
2.文化不和谐的原因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六 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七 建设节约型社会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八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十 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十一 反腐败与楼堂馆所建设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十二 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十三 人民币升值和物价上涨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述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十四 教育体制改革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十五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十六 社会保障问题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十七 弱势群体问题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十八 就业问题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十九 能源问题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二十 社会治安问题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二十一 商业贿赂问题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二十二 安全问题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二十三 突发公共事件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二十四 城市建设与拆迁问题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二十五 住房与物业问题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二十六 知识产权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二十七 网络问题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二十八 反垄断问题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专题二十九 户籍制度改革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第二节 对策措施综述
 第三节 精品例文
 第四节 命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书摘插图
专题一 抗灾救灾
 第一节 主要问题概括
1.汶川地震灾害救援最大难点
难点一:对搜救工作影响最大的是余震。
汶川大地震发生过六级以上余震多次,五级以下余震更是频繁,余震对搜救工作影响最大。
  难点二:搜救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在狭小空间里营救被深埋人员。
  救援队伍开进困难主要集中于灾区道路破坏严重、通讯设施破坏严重、天气恶劣和大量救灾人员拥挤等方面。通往极震区通道很难打通,主要表现为震区道路大面积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桥梁坍塌、涵洞破坏等;震区通讯中断导致信息不畅,无疑给队伍开进增加了困难;天气恶劣体现为震区连续降雨,不利于救援队伍开进,再加上当地本来地质环境很差,又使得道路遭受更严重的破坏;此次几万人的救灾队伍集中于一处狭小区域,如何调配、协调指挥,保证救灾工作紧张、有序进行,也是队伍开进面临的难题。
国家地震局搜救中心副主任谭先锋称,本次救援队伍开进困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述四个难题叠加在一起。他说,这还只是队伍开进方面的困难,具体搜救方面困难也很多、很大。一是现在不像以前,汶川大地震灾区建筑大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厂、学校很多也是楼房,这些建筑物因地震坍塌,搜救难度非常大;二是震区工厂、学校等人口集中的地方,地震时一起被埋的人员数量大,实施救援时会相互影响,从而增加难度;三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虽然训练有素,有良好的搜索救援装备。但对灾区周围环境不熟悉,对被埋人员的确切数量及具体位置不清楚。 
  2.汶川地震灾害救援存在的问题
  (1)灾害多,专业救援尖兵要多。
 新华网甘肃频道2008年6月3日消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迅速涌人灾区,显示了中国现行制度在大灾面前卓越的动员能力和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与此同时,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对中国现有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尤其体现在专业救援人员、医疗救护和防疫人才及灾后重建的社会人才专业化等诸方面。
由于幅员辽阔和地质地理结构复杂,中国是典型的自然灾害频发国,如何使救援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和机制更符合中国国情,如何协调各类专业救灾人才的日常运转和大灾时应急之需,是未来应对新灾害要解决的大课题。
(2)需要充足的专业救援尖兵。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大部分幸存者都是解放军用双手从废墟中挖出来的。而32年后的汶川地震发生时,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专业救援队伍。这支队伍由三个部分组成:中国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公安消防部队。
2008年5月13日凌晨,中国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便出现在都江堰市损毁最严重、被埋人数最多的中医院和聚源中学,并带来了12条搜救犬、2台地震救援车和1台应急指挥车。这支队伍由148名工兵团某部救援队员,44名地震局专家、现场应急队员、救援队员,22名武警医院医护人员组成,是目前中国最精锐最有经验的地震救援队。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们曾经以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身份出现在印尼、伊朗等多国地震现场。
  5月12到13日,国家地震局又增派了四川、重庆、甘肃、云南、湖北、江苏、山东、辽宁、海南、河南等10支省级地震救援队奔赴灾区增援。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7支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总数近2000人。也就是说,即使将国家和省级的专业地震救援队全部投人灾区,也不过2200人左右。
身穿橘红色工作服的公安消防官兵成为了此次抗震救灾中人数最多的专业救援尖兵。公安消防部队是公安机关的组成部分,目前总员额124657人,实行现役制,列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享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同等待遇,是中国火灾预防和灭火救援的主力军。
在公安部的统一调度下,公安消防成为抗震救援中出动最快、救援最及时的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公安部对它的评价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救援效能较高,始终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
但是,即便此次投入的公安消防官兵达到1.3万之众,却仍难以满足巨灾带来的庞大救援需求。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郭铁男少将说,公安消防部队虽然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警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消防救援力量的发展,这一问题在这次救援中表现得较为突出。救灾现场呼救声一片,消防队员恨不能变成“千手观音”。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消防学校,消防官兵的经验多是在实战中慢慢积累起来的。震灾发生后,2007年已转业的阿坝州消防支队前政委李杰重回部队,凭借自己多年的救援经验,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次被记一等功的肖和,是成都公安消防支队中年纪最大、兵龄最长的战士,也是凭借丰富的经验,从深埋的废墟里救出45人,成为挽救生命最多的消防队员。
我国消防部队按现役部队年龄要求,师职干部55岁退休,参加这次救援的一些灭火救援专家就即将退役。在目前人才极度缺乏的情况下,郭铁男、公安部消防局总工程师朱力平等人建议,消防人员的退休年龄可借鉴国外做法,比照公务员执行,使这些身经百战、技术炉火纯青、仍身强力壮的消防专家多留几年。再有,对这个专业警种而言,两年的服役时间太短,战士刚具备专业技能就要离队。因此,不宜机械地执行解放军的服役年限,应适当放宽,以保留专业骨干人才。有关专家建议,根据这支部队的特点适当延长服役期限,以解决专业技术骨干不足的问题。
(3)医疗防疫要有机动力量。
在抗震救灾中,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31个省(区、市)的卫生部门、解放军、武警、公安系统的医疗卫生人员和农业部门、质检部门的卫生技术人员及时赶赴灾区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抢救伤病员,开展卫生防疫。这些医疗防疫力量大都是从全国各大三甲医院、军队武警和公安医院、防疫部门临时“抽调”的。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有139642名医疗卫生人员参加了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共收治伤员35万人次。针对这次特大地震灾害造成重症伤员多的特点,卫生部从全国抽调了大批骨科、肾脏内科、ICU(重症加强护理)、医院感染等多学科专家和特殊专业护士,全面加强灾区临床救治力量。
卫生部表示,随着医疗救治任务的某些变化,将对医疗队伍做适当的结构调整,比如适当调回部分外科医生(包括胸外科、骨外科、腹部外科),进一步加强ICU、肾脏内科、感染性疾病医师及ICU专科护士的力量。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地震发生后,卫生部从全国30个省(区、市)抽调了4939名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人员。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齐小秋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局也抽出19个人到灾区第一线去参加预防控制工作。我在卫生部工作30多年了,这是历年来全国组织防疫队员到灾区开展疾病控制工作最多的一次。”地震发生后,卫生防疫人员覆盖到了所有地震重灾县的乡和村,地震重灾县完成消、杀毒面积8.23亿平方米。但是,灾区尤其是北川等重灾区仍不断传来缺少防疫人员的信息,为了弥补缺口,甚至一些乡镇医院的工作人员都被抽调出来。
我国医疗资源并不充足且分布不均,“抽调”的应急方式可以满足常态下的临时救灾需求,但此次汶川大地震涉及四川18个市(州)和甘肃、陕西、重庆部分地区,受灾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直接受灾人口达1000多万,当地医疗力量遭到破坏,重建和恢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抽调”的方式恐难长期使用。而且各大医院更要承受“精兵强将”被抽调走后留下的临床医疗人才缺口。
  卫生部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继续高度重视医疗队和卫生防疫队的派遣工作,做好长期支援灾区的准备,要进一步充实加强医疗卫生和防疫的力量,并根据灾区实际需要,及时对医疗队和防疫队伍的结构进行调整,确保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的能力不降低。
  我国仅2007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因灾死亡3186人,紧急转移安置1300多万人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00多亿元人民币。受访专家建议巨灾之后,需要加快医疗卫生防疫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在整合原有医疗力量的基础上,预留出一部分机动力量以备应急。
  (4)专业社会人才更待充实。
  汶川大地震后,各地大量志愿者自发进入灾区提供无私援助的行为令人动容。然而,专业社会人才的短缺,使社会力量的参与水平和参与程度都受到了限制。《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抗震救灾一线的采访中发现,很多志愿者热情地进入灾区希望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但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做一些发放赈灾物资的简单事情,一些志愿者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
“随着抗震救灾进程的推进,与志愿者相比,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关信平教授对记者说,“心理工作者虽然可以使灾区群众暂时减轻内心的痛苦,但是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只有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每个人存在的具体现实问题,协调各方,调动各种资源,用综合性的服务帮助每一个人解决经济、家庭、未来就业等具体问题,才是‘治本’之策。而这,正是专业社工才能做到的。”
地震发生20小时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面向全国社会工作组织和人员发出“在第一时间对受灾群众实行心理抚慰和心理疏导”的倡议。地震发生69小时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动员专家委员会30余名专家学者联合近百所高校的社工专业院系的上百名学者组成专家团队,对地震灾区进行网络社工服务。
据了解,专业社工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协助政府组织群众,集中或疏散受灾群众;二是对受灾群众进行安抚安慰、心理疏导;三是由于地震对交通、通讯设施的破坏极大,社工组织要利用平时积累的社会渠道、关系等,承担起信息传递、与各部门沟通的重担,以协助政府高效地进行灾害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四是在灾后重建中,社工需要帮助政府积极进行组织体系重建工作;五是灾后恢复和培育社区。综合考虑人际关系,使邻里关系和谐,促进社区认同、社区意识,形成具有活力和凝聚力的社区和较强的社会支持。
  作为专家团队的一员,关信平教授坦言,现阶段专业社工对抗震救灾的参与程度不太令人满意,这既源于人才储备不足,也与其参与意识不够有关。在我国,专业社工队伍建设刚刚起步,基层专业社工队伍薄弱。尤其在此次震灾中,当地没有专业社工队伍,只能依托原有的居委会体制,或调动四川省内其他地区的专业社工资源,但这远远不够,“可以说,专业社工的人力资源调配还远不如医疗和心理专业人员”。关信平教授透露,地震发生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民政部等多次讨论社工如何参与抗震救灾的问题,但由于外来的社工不可能大批进入灾区,应急办法只能是到当地调查具体需求,考虑如何介入,“目前来看,培训当地人才,让他们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作用更为实际”。
  3.南方抗击冰雪灾害工作暴露的问题
  首先是南方城市的应急预案需要修订完善。中国社科院减灾中心主任王昂生指出,从这次应对雪灾的情况看,南方城市的预案考虑得还不够充分、细致。在抗灾能力建设的成本与应对突发灾难的措施之间需要平衡考虑,对那些多年难得一遇、灾害后果又不会太严重的自然灾害,应该以周密的应急预案来对付。
  其次,我国目前针对自然灾害的救助应急物资储备多样性和布局合理性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减灾中心一位工作人员指出,目前国家针对自然灾害的救灾物资储备中存在品种单一的问题;在目前的交通情况下,对于储备物资的跨区域调配也面临挑战。因此,目前“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灾害救助工作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原则也面临变革。
  第三,此次雪灾仍然暴露出各地信息发布不畅,跨部门、跨地方合作协调性不够等问题,每个省市仍然只埋头解决自己省界内问题,而缺乏协同作战,以及信息、救灾资源、设备的共享。成立高级别的专项应急指挥部门是目前最有效的应对办法。从长远考虑,应常设一个全国统一的应急指挥部门,专门负责应急法律的实施、应急法规和规章的制定、突发性事件的统一指挥。此外,有关气象专家特别指出,仅从气象方面进行预警是不够的,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当前,首先要尽快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信息共享机制。
第四,国外经验表明,NGO在应急救灾中比政府机构更灵活、反应更迅速,但在此次抗灾行动中,NG0的身影并不活跃。有关专家指出,突发性事件应急需要政府和民间密切合作,政府负责动员和组织,但救援行动主要得靠民间组织。今后政府的监管活动应多从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方面着手,变单纯的政府监管为主要依靠法制进行规范。
最后,虽然中国在2003年以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完善突发事件和灾害天气应急机制的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突发事件应对法》也已开始实施,但当真正的灾害和突发事件到来时,应对工作所依靠的依然是行政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抗灾和应对”只是一种短期行为,而不是长期的制度建设,不利于形成一个高效、稳定的防灾、抗灾机制。此外,《突发事件应对法》对衍生性灾害和次生性灾害关注较少,而此次雨雪灾害不仅危及灾区居民的生活、生产安全,而且正值春运高峰,影响了数以百万计人的出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在解决上述衍生性问题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最终落实,尚需出台更多的实施细则。
有关专家建议,当前,提高抗灾应急能力必须逐步由“长官抗灾”向“制度抗灾”转变,目前正在推进的“大部制改革”思路很适合改革现行突发事件应对组织体制的要求。可考虑成立集中统一管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具有大部委性质的“应急管理委员会”,克服目前在突发事件应对组织体制领域过于分散、制度化水平低的弊端。
  4.抗击冰雪灾害启示录
  (1)应急机制不完善。
 一是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层级相互匹配、内容相互衔接的各种专项处置预案,尤其是缺乏针对恶劣天气的专门预案,如南方“防冻”应急预案。二是不够具体,原则性要求多,可操作性不够强,导致预案启动后很多地方仍然不知所措。一些地区、部门的应急预案经检验被证明为空有其文。三是预案缺乏经常性演练。除了少数省份进行过少量公路应急预案专门演练外,大多数地区的公路应急预案根本没有经过任何实战演练。
  (2)管理体制不顺畅。
  除了客观原因,交通行业的一些深层次体制问题在此次冰雪灾害考验中也暴露无遗,严重影响了应急行动的合力和应急措施的效力。
一些省份的高速公路由隶属于国资委的公司经营管理,几乎游离于交通行业管理之外,这些公司关键时刻对交通部门的行政督导可以置若罔闻;一些经营性收费公路缺乏公共责任意识,对政府涉及其利益的行政监管消极抵触。
此外,道路交通管理体制不顺。交通部门和公安部门都负有道路交通管理职责,又各成独立体系,交通部门“保通畅”和公安部门“保安全”的出发点尖锐对立,而且应急时刻需要繁琐的部门协调。
最后,交通行政管理体制上也有薄弱环节。表现在纵向层级间事权不清、责任不清,放大了应急状态下的管理局部紊乱问题。
(3)缺少联动机制。
有批评人士指出,应对灾害准备不足是造成大量人员受灾的一个原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说:“公共服务部门的垂直管理体系造成部门相互间协调不够,沟通不畅。”
而路网间道路、桥梁的通行状况相互影响,一个环节处置不当,就会加剧路网不畅。此次雪灾初期,由于相邻省份灾害处置、道路开放时间不一致,相互间缺乏沟通和统一协调机制,造成车辆在省际收费站大量积压,从而导致严重的“肠梗阻”。如2008年1月21日,贵州省为缓解省内高速公路车辆严重滞留压力,临时关闭黔桂两省交界处的收费站,结果到25日上午,滞留在广西南丹县境内的车辆就达845辆。这些车辆在出发前,多数都没有收到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提醒信息。
灾害发生初期,横向部门、省际间协调不够、各自为政;纵向层级间沟通不畅、多头指挥调度。虽然各地普遍建立了多部门临时性协商协调和指挥调度机构,但由于缺乏制度规范和硬性约束,组织仍较松散,工作协调成本高,影响了快速反应时效。
部门间也缺乏相应的协调沟通机制。如高速公路管理平常主要由公安交警、交通部门负责,两个部门的职责都是保证公路畅通,对于大面积突发自然灾害中大量滞留在路上的司乘人员如何进行紧急救援,则没有相应联动预案。而高速公路经过的各地方政府由于与这些“条条”管理的部门平常没有紧密联系,未能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对多少人员滞留在路上,需要多少食品、药品等信息都无法获知,加大了救援难度。
  现场作业调度也因缺乏协调机制、多头指挥而导致混乱。越是灾害严重,人员设备越是密集,灾害发生初期这种混乱更是明显。据亲历京珠粤北抢通现场的同志反映,灾情最严重时,各方面人员都迅速赶往现场,既有各级党政领导,也有各级交通、公安、军警等多个部门的人士,初期多头指挥、各自为政的问题很突出,指挥混乱使一线人员无所适从。好在有关方面顾全大局,及时现场协调,明确指挥调度权限,混乱的局面才有所好转。
  (4)应急信息管理薄弱。
  交通部公路司有关人士表示,此次抗灾抢通中暴露出的局部指挥调度失调问题,与信息不畅甚至局部失真有着直接的关系。这说明,我国的应急信息管理基础还很薄弱。
  灾害发生初期,有关部门虽然发布了许多气象信息和恶劣天气的预警,但缺乏一个严密的灾害评估过程。一方面,我国气象预报的深度不够,特别对恶劣天气的重大后果分析不够具体;另一方面,交通部门在接收和跟踪天气预报时,往往缺乏对交通影响的具体分析与专业性评估,特别是对可能灾害程度的评估,使得“重大公路气象预警”的“提醒”作用多于“警示”意义。 
  灾害发生后,缺乏科学、准确、及时、先进的应急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规范化工作体系及全路网统一指挥调度的基础信息平台。这直接导致一些公路严重拥堵路段和抢通现场,各种渠道来源的“信息”满天飞,导致信息“堵塞”和混乱,各方都无从辨别真假。加上由于多个部门、不同层级都有自己的信息处理流程,没有一个统一而权威的基础信息平台,导致相互间资源不能共享。
(5)初期路网信息发布不够及时广泛,未能有效地引导交通和提供出行服务。
2008年1月13日至18日,由于九江大桥封桥,福银高速公路鄂赣交界处曾连续堵车5天,滞留车辆2万多辆。负责现场疏通工作的交警说,九江长江大桥封桥时,他们并没有接到有关方面的信息,由湖北进入江西的车辆仍源源不断地驶来。
我国高速公路逐渐成网,却缺乏强有力的公路应急指挥和统一调度机制,还没有一个全路网的实时交通监控系统。如何加强运行管理,科学合理地调度路网资源,快速有效地处置恶劣天气、重特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保障路网运行的安全、畅通,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公众出行服务,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6)科技储备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在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中,全民动员,众志成城抗风雪,体现出我们这个民族坚韧不拔、不向厄运低头的精神。全民抗灾背后的公民精神值得我们自豪。但我们还要看到的是,进一步提升抗灾效率,减少抗灾经济、社会成本,更需讲究抗灾的智慧,充分依赖科学技术,只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此次抢通工作,暴露出公路扫雪除冰设备、融雪材料、防滑材料等明显储备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高速公路,基本没有这些方面的应急储备。
  江西省交通厅基建处处长袁望京说,由于南方很少降大雪,江西没有专项经费购置铲雪车等除雪大型设备,即使购置了,也会因使用频率低而闲置。雪灾发生时,江西高速公路只有一台铲雪车,而且是赣定高速公路业主购买的,此次应招紧急调往九江。
  应急技术储备不足是此次雪灾暴露出的另一个问题。南方普遍缺乏除雪除冰的技术措施和经验,尤其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此外,还缺乏冰雪灾害监测、预警、处置、指挥等技术手段,缺乏一整套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
  ……

商品评论(0条)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支付方式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