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您现在的位置:中华考试书店 > 其他书籍 > 管理 > 书籍介绍
以下商品同时被关注

推荐商品

专业主义

放大图片

  • 现价格

    ¥28.00
  • 定   价

    ¥28.00折扣:100折 立即节省:¥0.0
  • 评   价

    已有0人评价
  • 库   存

    缺货
  • 我要买

收藏人气:(0)
您可能对以下书籍有兴趣
1件商品组合购买
总定价:¥
考试书店价:¥
立即优惠:¥

编辑推荐

你凭什么胜出?
  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
  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
  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
  你够专业吗?
  专业不是职业,职业人士更不同于专家。
  细微的差别。却是成败的关键。
  真正的专家必须具备四种能力:
  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
  在本书中,享有“全球管理大师”、“日本战略之父”之誉的大前研一剖析了21世纪的专业精神所在,以及一流的企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以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洞见警示人们重新思考专业的内涵与效用,培养并吸纳专业人才。
  对于企业而言,本书匡正了世人对“专业”的误解,管理者可按图索骥,寻找真正的一流人才。对于个人来说,本书着眼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修炼,为职业人士指明了一条修身之道
  专业,21世纪你唯一的生存之道。
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的大前研一,是少数获得国际声誉的东方管理大师。《金融时报》如此描述这位日裔美籍经济管理学家:“他是日本仅有的一位极为成功的管理学宗师。”
  长期以来,管理界的专家多为欧美人士,而作为亚洲人的大前研一,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及策略规划的见解精辟而独到,观点犀利而深刻,被誉为“日本战略之父”。
  大前研一著述颇丰,《专业主义》是其近年来影响力最大的最新专著。该书日文版上市两周内销量突破了15万册,并蝉联日本亚马逊、丸善、三省堂等书店商业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书中,大前研一指出,专业不是职业,职业人士更不同于专家,细微的差别,便是企业及个人在21世纪成败的关键,继而深入剖析了要想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必须  依赖的专业精神与技能,并预言:“任何人都能成为专家!”
  读了大前的著作,让我想起小时候听到国画老师讲过的布局原则,宽处天马行空,细处呢?密不通风.
——周其仁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现在的书太多了,真的是看不过来。如果你今年下决心只读一本书,那就是这本吧,我个人的建议!
——姜汝祥 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国与国比拼综合国力,企业与企业比拼竞争优势,个人与个人比拼专业能力。从另一个角度看,国家的竞争赖于企业的竞争,企业的竞争赖于人的竞争。符合专业主义要求的优秀人才,是21世纪全球竞争中最基础的细胞。这是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秦朔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大前研一其他著作请见以下专题: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

内容简介

是人才太少,还是不够专业?
任何人都能成为专家!
你是一流的商务人士,还是一般的上班族?
差别就在这里!

  本书着重阐释了真正的专家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以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洞见警示人们重新思考专业的内涵与效用,培养并吸纳专业人才。对于企业而言,本书匡正了世人对“专业”的误解,管理者可按图索骥,寻觅真正的一流人才;对于个人来说,本书着眼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修炼,为职业人士指明了一条修身之道。

作者简介

大前研一,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曾任麦肯锡日本分公司董事长,兼任许多跨国公司的管理顾问。1994年7月离开麦肯锡,现任创业者商学院校长和一新塾校长。1996年起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

目录

导读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
前言 预言将自我实现
第一章 你够专业吗?
  专家的定义
  被遗忘的"对顾客的誓言"
  顾客无处不在
  关于授权的误解
  不断学习,乐此不疲
  控掘自身潜力
  纪律的力量
第二章 先见能力
  "看不见的新大陆"
  战略论的功与过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先见能力的蜕变
  怀疑一切
  享受变化
  不怕失败,执著探索
  编执狂的高度警觉
  磨练觉能力的直观
  对事业专心致志
  "看不见的大陆"为何看不见
第三章 构思能力
  仅有先见能力是不够的
  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把握变化的速度与规模
  电子商务的三个关键点
  没定满足8亿人市场的标准
  未雨绸缪
  "and"还是"or"?
  勇于自我否定
  向以过去时谈论成功的人才投资
  追求"深度经济
第四章 讨论的能力
  避免对企业发展无益的讨论
  符合逻辑的思考S符合逻辑的讨论
  讨论的能力可以后天养成
  逻辑是全球唯一的通用语
  确保提问符合逻辑
  "倾听的能力"与"说服的能力"
  不可掉入诡辩的陷阱
  尽情讨论,直到权威者发话
  用符合逻辑的反驳引导双方达成共识
  作为讨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成功始于坚定的信念
第五章 适应矛盾的能力
  企业经营没有唯一的最佳答案
  经营中包含的矛盾
  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沟通的能力
  集权与分权
  全球化与本土化
  竞争与顾客
  自由与统率
  左脑与右脑
结语

媒体评论

专业,不仅仅是一种观念
  出处/作者:出处:《中国房地产报》/作者:沈威风
  大前研一曾指出,中国将来不仅要进行大规模生产,还要进行个性化生产,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发展方向
  大前研一,这位亚洲管理咨询的超一流人物,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他在近著《专业》一书中把中国经济称作繁荣城市联合体,他的潜台词是,一群繁荣的地方城市联系到一起,组成大的经济体。按照他的理解,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这些大区。
  “当你说来中国做生意时,你不能笼统说进入中国,而要说进入中国的哪一个区,因为东北地区和广东、福建的区别是非常大的。你必须了解中国各地区的特点,如果你处于某一特定行业,那么我可能会建议你去长江三角洲而不是珠江三角洲,因为长江三角洲可能更适合你所处的行业。”
  他这段话虽然是针对国际投资者而言,但是在今天读起来,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同样适合于那些雄心勃勃、不断购地的开发商。
  “中国不是一个各地都相似的国家,地方的管理没有都集中在中央。也许在政治上不是这样,但是从经济角度上,从资本进入的角度上,我们看到中国各地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同样,中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也截然不同。用深圳的逻辑去考虑上海市场,用上海外环线的产品营销方略用诸于北京朝阳区的楼盘,都恐怕难以奏效。把广州、深圳开发成功的案例照搬去北京,就好比中场运动员低头、抬脚踢出了一记美妙的长传球,却忘了以前一直在禁区内等待争点的那个队友,上个赛季就已经转会去了别家俱乐部。中国古人有云,桔生淮南为桔,到了淮北则成了枳,苦涩不堪。这个区域性水土不服的简单道理,至今仍困扰着地产行业,让地产行业的所有从业者都显得着实不够“专业”。
  看不见的隐形空间
  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由大都市驱动的,而不是全国各地都均匀发展,一些主要城市的繁荣带动了经济增长。过去10年里,中国出现了140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正如大前研一所说,“中国正在利用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推动城市发展,使城市成为世界资本、技术和金融中心。”   这种城市化的进程,注定了中国的地产业还有相当长的增长时间,开发商的好前景几乎是一种必然,但是同时潜藏的行业洗牌又注定是如此的残酷。惟一的悬念是,五年或十年之后,出现在媒体之上和顾客心目之中的,是否还是今天这一批活跃但市场份额只有1%左右的企业。
  中国的繁荣、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繁荣,是得益于一个与上世纪90年代完全不同的管理制度,它建在大城市的基础上。这些大城市拥有300万至500万的人口,在国际上也有知名度,资本、技术、公司都乐意进入这些地区。
  21世纪的经济社会,其实是在跟一个“看不见的隐形空间”斗争。21世纪,资本、通讯、顾客,所有这些都是超越城市和地区界限的,因此任何企业都需要比以前任何年代都更加精准地研究客户和市场。因为即使是产品相当热销的住宅产业,也总难免要遭遇市场的起伏。全球化的大潮,催生了世界平面化的这种缺乏审美价值的趋势,但是即使世界已经是平的,存在于世界之上的规则、需求却远未被铲平。
  即便是在没有方向的路上以及规则缺失的世界里,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士也需要具备准确判断社会大趋势的能力,能够带动团队,为客户提供具有最大价值的产品。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专业人士就无法,也不应该生存下去。
  领域内的专家
  这个时代催生了很多行业,而每一个行业也催生了许多似是而非的专家,这种专家地产行业内尤其多。每个企业的领导者都声称自己一定要成为“领域内的专家”,而他们言必称的“专家”具有狭隘的专业性(specialist)意味,迥异于大前研一所提出的专业人士(Professional)概念。大前研一指出,后者优越于前者最明显的两条就是“洞察力”和“判断力”。他断言这两种能力通过主观努力和学习可以修炼成功。
  大前研一在《中国大转变》这本书中曾指出,中国将来不仅要进行大规模生产,还要进行个性化生产,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发展方向。将来中国制衣公司如果能为日本、美国以及中国国内的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价格还是跟商场里大规模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那么中国的产品将会非常有竞争力。
  实际上,这就为目前众多同质性极强的房地产企业的未来指出了一个方向。用南北通透的板楼或者楼下花园作为吸引客户手段的开发企业,其生命周期无疑将是短暂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在中国的地产业还是有专业人士在付出努力的。例如MOMA的节能恒温建筑,即使争议多多,但还是有一些实际的意义,它为被认为是缺乏技术和智力含量的房地产界争得一分。但是我们始终没有走到“科技以人为本”的境界,不是为专业而专业,面向个体具体需求的专业化研究,显然更有现实意义也更为我们所欠缺。经常被万科人津津乐道的美国地产巨头普尔特,他们关于客户生命周期的研究,多达11个品种的组合,数十年的客户关系管理,为地产的专业要求提供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注释。尽管现在中国客户的需求,也许简单到仅仅是祈祷上苍让矗立在CBD地区的那几栋耀目的白楼,在一年十几次的沙尘暴中不要以太快的速度变黄。
  我们不能要求中国的地产商,能在瞬间具备提供定制产品的能力。但是,已经开始有人专注开发某些特定产品,这也是值得肯定的努力。例如,在天津,在概念模糊的所谓“世界级富人区”旁不到100米处,就有一个老年公寓,相比起大而无当的营销概念来说,至少这种尝试要更加人性和有持续性。
  专业的非金钱价值
  在汹涌的买地高潮之中,“见地就买”、“能买到什么算什么”的开发商大有人在,但是,在这个看上去无序氛围之中,也有开发商有着自己的专业研判。他们分析城市人群的消费模式和居住需求,找出目标对象,围绕其生活习惯和活动半径购买地块,在产品规划设计上也更有针对性。这样在后期的推广和营销上,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逐步实现对客户的选择。这是一种双赢模式,对人对己有利无害。
  “五一”期间,有天津的一个项目,操作者在开盘前,预测能够卖出的套数精确到个位。专业所带来的回报,必然不仅限于收益率。文中多次提到的大前研一,他原来是学核工程的,现在,他既是一个设计师,是一位经济学家,是一个拥有七家公司的生意人,还经常出现在电视上。如果在中国,这样的形象会很适合作为一个明星地产开发商。幸好,他不是。但是他的专业观念带给我们观念上或者企业整体上的受益,比起只看到品牌效果让每平方米多卖几百元的境界,高出数倍。

书摘插图

经常有人问我:“近些年来总是听您在谈专家,那么您是怎么定义专家的呢?”泡沫经济破灭之后,也许是由于我对大家的提醒多少起了些作用,在商业人士中,一种健康的危机感正在蔓延,提升自身价值的现象正在萌芽。与此同时,对于“专家”这个乍看起来非常漂亮,听起来也很悦耳的词,大家使用得越来越频繁了。
我认为,在重新认识自身市场价值的过程中,专家这个词是象征性的;对于激励自己向更高的境界迈进,它只能起到一个升压器的作用。我们不得不认为,正是由于大家随便使用,这个词已经远离了其核心意义。例如,企业的领导者经常在迎新会或是员工大会上发布指示,说“请大家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这显然是错误地运用了这一概念。这种情况下的专家指的是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看似相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1. 专业是希波克拉底誓言
医学界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在医神阿波罗以及埃斯克雷彼斯等诸神面前宣读的誓言。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具体内容有九条,在医学院中,立志成为医生的学生们要依照这一誓言宣誓。
这九条誓言对于思考职业化问题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不妨在阅读过程中把医生作为“职业”,患者作为“顾客”来考虑。
1、 请允许我行医,我要终生奉行人道主义。
2、 向恩师表达尊敬与感谢之意。
3、 在行医过程中严守良心与尊严。
4、 以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为第一位。
5、 严格为患者保守秘密。
6、 保持医学界的名誉与宝贵的传统。
7、 把同事视为兄弟;不因患者的人种、宗教、国籍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8、 从受孕之始,即把人的生命作为至高无上之物来尊重。
9、 无论承受怎样的压力,在运用自己的知识时也不会违背人道主义。
专家的词源本是“profess”,意思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希波克拉底誓言正是如此。
医生、药剂师和护士要对人的生命负责;律师要对人类行为的善恶做出判断——从事这些职业的人自古以来被视为专家,后来专家的范围扩大到会计师、税各师、大学教授和普通教师等取得了国家资格认证的人,并且作为普遍的认识而被人们所接受。不过显而易见,人们对专家的这种认识并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从某些事例中,我们也能看到专家的作用并非如人们所认为的那样。
总而言之,专家已无法再根据职业的种类而定义。有专业的医生和律师,也有只通过国家资格认证的徒有虚名的医生和律师。反过来说,资格只不过是一张纸片而已,如果不成为真正的专家,便如“脚底的米粒”,捡起来也不能吃。

2.专业是顾客至上
几乎所有针对专家的定义都把焦点对准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顾客这一存在。我认为那些定义都不够准确,其原因正在于此。
曾任《哈佛商业评论》杂志的总编、哈佛商学院的塞奥德尔·莱比特教授一语道破天机:“企业通过商品与服务销售其誓言,那是百分之百地让你满意,顾客购买的就是这种誓言。”青木利晴先生从1996年到2002年担任NTT数据公司的社长,他有一句名言是:“对顾客信守誓言,自己严格遵守规定。”
麦肯锡公司的价值观是“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是有经验的人还是新人,都要彻底贯彻这一价值观。严禁从个人或公司的利益出发而做出决策。如果打破这条戒律,不管你是多大规模工程的负责人,都会失去周围人的信任,不仅受到轻视,而且还会以此为理由被解雇。

3.专业是正确授权
一般认为,在培养下属方面,与其手把手地去教,倒不如“授权”,也就是扩大他们的权限,让下属凭自身的能力去解决问题。的确,要想使下属潜藏的能力得到释放,与其频繁地下达指令,倒不如相信他们潜在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产生的效果更好。每个人都愿意按照自己的意志,而不是他人的意志行事,这两种情况产生的干劲儿是截然不同的。
当今时代,无论是怎样的超人,独自一人也无法处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和知识,因此如果不授权给下属,不仅上司会不堪重负,还会给事业带来恶劣的影响。
追求权力容易,但要想保持权力则非常困难。一直吵嚷着要得到授权的人,一旦得到了权力,很多人便开始一味地埋头于工作。目的仅仅在于自我满足,这与专业主义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至少也应该利用得到的权力为顾客服务。
如果感到自己确实需要权力,并且能够运用手中的权力为顾客服务的话,我们就应该去争取权力,而不是等待上司授予自己权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授权者即上司做好同样的思想准备。如果按照社会上普遍的做法或是为了讨好下属而轻易地授权,那么当给顾客带来麻烦或惹恼顾客的时候,该怎么办?怪罪下属、佯装不知是非常荒谬的做法。至少应该在真诚道歉的基础上,弥补下属给顾客带来的过失。这是对上司最基本的要求,这样做理所应当。

4.专业是不断学习,乐此不疲
商务专家应该是这样的人:他们绝不认为自己的本领是绝对的,而是准备花费一生的时间去磨砺自己,并且乐此不疲。
对能够称之为专家的人而言,是不存在退休这个概念的。这是因为无论本人是否愿意,都会不断有人或组织来请求他的帮助。他们也会期待社会上所说的“退休后的晚年”,但是社会却不允许他们悠闲度日。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由于情人问题和退休金问题,玷污了自己作为一位经营者的晚节,但他依然是各方面都争抢的人物。我经常在世界各地的演讲会上遇到他。2005年在墨西哥城和米兰我们也在一起。
此外,专家全身都浸透着职业化特性,他们讨厌马马虎虎的工作。因此他们对工作一如既往地勤勤恳恳,即使年事已高,也要亲临一线;即使报酬微薄,也会尽心竭力。在此,我想修正一下前面的说法,我在前面提到专家“准备花费一生的时间去磨砺自己”,准确地说应该是专家是“已经经过不断磨炼的人”,他们的好奇心永不厌倦。

5.专业是保有好奇心
要想获得成功,先要企盼成功,对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充满自信。我见过成百上千位经营者,对他们而言,这种自信是必要条件,但仅有自信是不够的。在飞机起飞、上升、驶入航线的过程中,需要助推器不断提供能量,与此相同,如果在自信的背后没有好奇心作为助推器提供能量,是无法到达一流的境地的。这一点可以说是区分非凡与平凡的决定性因素。
全球产业界有一个共识,这就是“企业变革的敌人是中层”。当然,“中层”指的是中间管理层,在此我想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好奇心的水平居中的人”。
好奇心不足的人,也就是怠慢自己智慧的人,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属于自我防卫型,对变化采取抵制的态度。他们对新事物缺乏兴趣,更谈不上富有挑战精神了。对于全新的或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他们平时没有形成主动吸收的习惯,到了关键时刻,便如心理学中所说的,或是抵制,或是逃避。

6.专业是要发挥纪律的力量
无论如何完善教育制度,如何增加报酬和改善福利,也不会产生大批的专家。只有纪律——或许称之为价值观更准确些,才能培养出专家。
我再重申一下麦肯锡的纪律,这就是“优先考虑客户,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咨询顾问们都在努力谋求自我发展,如果不这样做,咨询顾问就无法赢得客户的信赖,也得不到同事的好评。此外,如果提供的咨询服务非常平庸却不以为意,客户会感到失望,同事也会毫不留情地向其表达蔑视之情。
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后,美国航空业整体呈低迷状态,只有西南航空公司一家扬眉吐气,这就是纪律的力量。京瓷公司的发展规模如此之大,它之所以没有丧失企业家的精神,是因为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渗透到了组织内部。IBM的山姆·帕尔米萨诺继郭士纳改革之后,恢复了托马斯·沃森的“基本信念”,这是因为他相信纪律的力量。

在21世纪的经济世界中,我们看不清前方的道路,几乎所有的情况都没有正确答案。即便是讲授经营的商业学校的老师,也比不上在网络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与了解经营的人相比,不了解经营的人对经济的影响更大。不懂经营的人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以富士电视台的超级多面手而闻名的日枝久会长。微软的比尔·盖茨击败美国计算机网络体制的瞬间,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的两名研究生创立的Google,作为网络界的领航者,成为一家市值总额9万亿日元的企业。
在21世纪的经济社会中,我们要与“看不见的空间”作战。我们需要运作的不再是看得见的人或组织;我们的工作是占领看不见的经济领域,打败其中的人或组织(有时可能是自己公司以外的人或组织,有时可能是非特定的多数人或组织)。
为此,洞察看不见的事物的能力、构思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21世纪经济所需要的正确的理解力与洞察力必不可少。
各位读者,如果你想成为专家,就必须与各种“力量”相抗衡:
“还是自己更可爱。”
“达到平均水平即可。”
“不想干辛苦和困难的事。”
“不想惹怒别人。”
“不想失败。”
“不想受束缚。”
恐怕这些想法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不应被这些想法所束缚,而应该尽力把它们扼杀掉。的确,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将顾客放在第一位具有永不消亡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想把他们称之为专家。
这样定义是否过于严格?我并不这么认为。我甚至认为这些条件尚且不够。本书所要阐述的是活跃于社会上的专家所应具备的能力。

商品评论(0条)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支付方式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

    内    容:

    购物评价

    所有评论都来自购买本商品用户!

    你要登陆后才可以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多种收款方式 支持外卡,7X24小时客服 技术支持快速反应 支付更简单,交易更安全,结算更及时!